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快讯
西藏加快推进高原生物产业科技创新
2020年08月11日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高原生物产业决策部署,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打造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提升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自治区科技厅围绕青稞增产、牦牛育肥、饲草增收等农牧业发展重大课题,加强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青稞种质创新、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新品种培育、良种选繁、人工种草、畜禽规模化高效养殖等科技攻关,着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种、良法和产业配套技术支撑。

构建青稞种业和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体系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5142万元实施“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大科技专项,选育出藏青16、冬青18、喜拉23等10个青稞新品种及藏冬26号、藏豌2号、艾玛岗2号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青稞主推品种增产8%以上,青稞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710余万亩,增产17.75万吨,新增产值7.1亿元,支持打造了白朗县等全区重要青稞良种基地,仅白朗县年向外调运青稞良种2000多万斤。累计鉴定青稞和大麦种质资源3034份,筛选出优异资源127份,构建了青稞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和国内首个青稞核心种质库,实现了西藏青稞育种手段历史性跨越。通过青稞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西藏青稞驯化与传入历程,阐明西藏青稞高原适应性的机理机制,建立青稞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体系。

加强以牦牛为重点的特色家畜选育

累计投入4378万元实施“西藏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重大科技专项,系统开展牦牛、藏猪、藏鸡、藏羊、奶(肉)牛选育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组建了帕里、斯布、娘亚、九龙、类乌齐牦牛等5个品种选育基地,基础群和核心群规模达到2400头和828头,累计选育优良后代2823头,制定了牦牛本品种选育与扩繁技术方案,选育后代的平均初生重提高了16.17%,2.5岁平均体重提高了27.31%,选育后代平均按3000元/头、推广良种平均按5000元/头计算,扣除成本后累计实现产值843万元。开发示范适宜社区畜牧业生产的设施与装备186套,草—畜高效转化的技术44项,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5700万元,人均增收达2282元。牦牛半舍饲育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于产业化集中养殖育肥,牦牛“一年一胎”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在相关选育基地扶持建立了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公司,如类乌齐牦牛每头出栏比传统屠宰销售增加利润2042元,公司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70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初步发现了西藏17个地方牦牛类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西藏东部是西藏牦牛的起源地之一,构建了中国牦牛30个品种(类群)的基因库,首次绘制出牦牛全基因组物理图谱,研发出牦牛育种基因芯片,挖掘了与牦牛适应性、生产性能等相关基因32个。牦牛(犏牛)经济杂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8月龄平均活体重353公斤,达到6龄牦牛平均体重,胴体净肉率85.5%,体尺和体重达到同龄牦牛的2-3倍,肉质达到国内特级牛肉标准,全区累计推广9000余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藏猪育种、规模化健康养殖、藏猪肉制品深加工技术体系,仅2020年上半年,推广藏猪良种500余头,人工授精2000余头。研发了奶牛抗高原病功能添加剂和牛用高原氧仓,示范点奶牛高原发病率降低20%以上。

加快建立西藏草业技术创新体系

集成区内外优势学科资源,累计投入4800万元实施“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重大科技专项,累计引进和选育适宜西藏不同气候条件和海拔种植的牧草品种30个,其中,筛选驯化出“巴青披碱草”、“雪莎7号”、“巴青早熟禾”、“拉萨白草”、“藏沙蒿”等本地牧草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宜西藏推广种植的贝勒2、青海444、甜燕麦、玉米农大95、燕麦太阳神、黑麦草特高、小黑麦甘农6号、高原绿麦草、箭筈豌豆兰箭3号等牧草品种24个。驯化出“巴青披碱草”“西藏早熟禾”优良本地牧草品种5个,选育绿麦草、小黑麦等适合西藏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品系)13个,实现了苜蓿、箭筈豌豆、小黑麦、绿麦草和垂穗披碱草等主栽牧草品种的本地繁种,开发草产品10个,在林周、南木林、拉孜、隆子等地建立了牧草种植基地,累计示范推广牧草人工种植50万亩以上,初步构建西藏海拔4600米以下区域人工草地建植的主栽牧草品种和相应配套技术体系。

加强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

累计投入3350万元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农牧业特色资源功能成分提取、质量安全控制、工艺研发、储藏保鲜、新产品开发等研究,形成9个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规程,攻克45项加工技术,研发出青稞复合酵素、青稞啤酒、牦牛骨胶原蛋白多肽螯合钙胶囊等食饮品100余个,青稞米加工、青稞酵素等5个成果实现产业转化。特别是在青稞深加工方面,开展青稞产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型主食、佐餐、休闲、预制、发酵和功能系列产品60余种,丰富了青稞产品种类,提升了青稞附加值,相关成果和技术已在达热瓦青稞酒业、白朗康桑、德琴阳光庄园等企业实现转化和应用,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今年以来,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指示批示要求,加快推进青稞白酒科研攻关,完成21个本地小曲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小曲制曲工艺的研究,制定了《传统青稞小曲生产技术规程》和《青稞小曲质量检测方法》,完成了隆子黑、芶芝黑、藏青2000、喜拉22等七个青稞原料基本理化指标、风味指标和主要营养物质的对比分析,并完成一轮次的实验室青稞白酒制取小试。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