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佰慕创始人杜光敏:
在高原搭建数字桥梁的“电商播种人”
扎根雪域

正在工作的杜光敏。

主播培训。

户外活动合影。
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上,她将网络的信号塔,立成了连接西藏与世界的数字桥梁;将直播的镜头,转变为讲述雪域故事的窗口。从四川凉山走出的杜光敏,带着对西藏文化的热爱与一份企业家的敏锐,在短短数年间,将西藏佰慕数字电商直播有限公司打造成自治区数字经济的标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30岁女创始人的创业故事,看她是如何用“数字技术+直播经济”的双轮驱动,在高原播下电商的种子,催生出一片产业融合、文化焕新的蓬勃生态。文/记者 德吉央宗 图由杜光敏提供
一位创始人的数字桥梁梦
走进位于拉萨市文化创意园区慧谷大道的西藏佰慕数字电商直播基地,现代化直播间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与主播们的讲解声交织。这里是西藏首个自治区级数字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其创始人杜光敏是一位年仅30岁、笑容温婉却目光坚定的女性。
杜光敏的籍贯在四川凉山州,上学时,她曾在西藏昌都江达县参与农网改造实习,那片高天厚土、淳朴民风深深吸引了她。“西藏文化独特且富含背景故事,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将其视为‘干净的地方’,传统文化、传说等极具吸引力。”毕业后的她,毅然选择留在这片热土。
创业的契机源于五年前直播行业初兴之时。“当时先接触了抖音短视频,产生了浓厚兴趣,深入了解后自然转型做起了直播。”杜光敏回忆道。2020年,她正式创立西藏佰慕数字电商直播有限公司。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高原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技术上的“高反”:直播依赖的网络技术滞后,信号卡顿、延迟问题突出,尤其那些风景绝美的地区,往往是网络覆盖的薄弱区。此外,当地电商人才几乎为零,民众对电商认知基础薄弱,物流慢、物价高,电商土壤贫瘠。
但这一切没有阻挡这位创始人的步伐。她坚信,网络平台是传播西藏故事、助力本土发展的绝佳路径。公司成立初期,一次为拉萨桑达村果园提供的公益直播,成为了她信念的第一个印证。她们通过引流吸引消费者现场采摘,帮助村民售空了滞销的梨子,并未收取任何费用。村民们送来的两面锦旗,是对她们价值的最佳肯定,也让杜光敏更加坚定了“数字桥梁”的初心。
双轮驱动
构建高原电商全链条生态
面对初期的重重困难,杜光敏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条“数字技术+直播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逐步构建起覆盖农产品上行、文旅推广、品牌孵化、人才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杜光敏深知,本土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发展的核心瓶颈。她积极推动开展校企合作,设立校区,接收学生和对直播感兴趣的村民,“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公司内部建立了完善的“孵化培训中心”,开设从面向农牧民、返乡青年的“电商创业基础课程”(年培训1200人次),到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直播运营师认证课程”,再到选拔优秀学员进入“佰慕主播成长营”的精英班,形成了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
技术是核心引擎。为了攻克高原直播的技术难题,杜光敏带领团队持续投入研发。公司开发了“佰慕云播”系统,利用AI技术分析产品优势并生成话术,目前正研发藏汉双语结合功能。他们还针对高海拔地区直播卡顿、色差失真等问题,开发了“高原场景智能适配系统”,并已获得3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近三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800万元,技术团队占比高达30%。此外,她们还购买了转播车,带着主播深入各地区,结合当地自然风光进行直播,打破了地域与网络的隔阂。
运营与内容是展现载体。在杜光敏的规划下,公司组建了规模可观的直播运营和内容制作团队。全职运营人员45人,签约主播150人(藏族主播占比40%),合作达人200余名,实现了抖音、快手、淘宝等全渠道覆盖,月均直播场次超800场。内容制作中心配备专业影棚、4K超清摄像机、无人机等设备,月均制作短视频超300条,并为拉萨净土乳业、藏缘青稞酒等企业定制品牌宣传片,全网累计播放量超2亿次。
供应链与商务合作是坚实根基。公司的“商务合作中心”与西藏7地市48个乡镇建立“产地直供合作”,搭建冷链物流专线,建成收录超2000个SKU的“西藏特色产品数据库”。同时,积极承接政企服务,如拉萨市消费帮扶项目,2023年助销农特产品达1.2亿元,并为林芝、日喀则等地方政府提供“一县一IP”直播策划服务。
成果斐然
数字活力注入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在杜光敏的带领下,团队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数字经济的活力正深度注入西藏的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之中。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典型案例不胜枚举。除了早期的桑达村梨子外,近期开展的那曲虫草公益直播,3小时销量破50万,最终成交额达54万元。公司还与米林市政府签订了“直播助农三年协议”,开发“药材溯源直播间”,通过VR技术展示采药、加工全过程,打造“藏药文化体验节”,2023年带动藏药材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惠及农户600余户,该项目入选“全国消费帮扶优秀典型案例”。对于文创园区的搬迁户,公司教其制作酸奶,并通过线上直播持续帮助销售,形成了可持续的帮扶模式。
在推动文化传播方面,杜光敏尤为用心。从去年开始,公司针对藏刀、唐卡、牛皮画等非遗项目开展系列宣传,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直播间展示并讲解背景故事。其中,牛皮制作相关内容播放量达50多万,让古老的技艺通过数字平台焕发新生。
杜光敏也切身感受到了西藏电商环境的巨变:“政府推出税收减免政策,物流逐步完善,邮政实现‘村村通’;多所学校开设电商课程……当地藏族民众对直播和电商的接受度与信任度显著提高。”杜光敏告诉记者,这更加坚定了她深耕西藏的决心。
展望未来,这位年轻的女创始人规划清晰:“我们公司已经在2024年建成西藏首个5G+4K直播基地。接下来打算面向国际品牌拓展,计划开通喜马拉雅跨境直播频道,让西藏产品走向世界。”
“从初期网络卡顿、物流不便、人才匮乏,到如今环境的改善,我们体会到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传播西藏文化带来的成就感,远超单纯的销售业绩。”杜光敏说,她希望公司能成为西藏对外交流的桥梁和故事输送的窗口,让更多人了解西藏的文化底蕴与美丽风光。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新时代女性的担当、智慧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