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快速地发出嗒嗒声,这声音对于尼玛江热乡村民塔庆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坐在缝纫机前,塔庆低头专注地制作着一顶传统民族帐篷。最后一处花纹缝制好后,他左右欣赏一番,有些得意:“这些藏式帐篷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制作好后将销往全区各地。”
“近年来,县里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让我从农民成为了掌握手工技能的产业工人,每个月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塔庆笑着说道。
在墨竹工卡县,依靠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如塔庆一样,用那双做惯农活的手学习产业技能,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实现了生活越过越好的愿景。
沐浴着午后明媚的阳光,踏进墨竹工卡县工卡镇至扎西岗乡沿线的金色油菜花海,仿佛置身浓墨重彩的水彩画境。
随着首届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节在扎西岗乡扎西岗村举办,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推动了该县乡村旅游文化发展,当地农牧民依靠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增加了收入。
“过去守着美景受穷,现在依靠旅游开发,我们也吃上‘旅游饭’了。”说起现在的光景,很多扎西岗村的村民一脸喜悦。
在墨竹工卡县,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现实。
产业乃发展之基。产业强,则经济强;实体兴,则百姓富。近年来,墨竹工卡县立足资源特色优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共同推进。
——项目投入持续加快。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个项目就是一股带动力。墨竹工卡县突出项目带动,2017—2018年全县计划投资3亿余元,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综合商圈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实施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甲玛乡赤康村大型修理厂、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综合商场建设项目、苗林花卉产业扶贫项目、扎雪乡扶贫物流仓储中心和嘎则新区金陵农贸市场等9个项目,目前项目正按计划实施推进中。
——文化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墨竹工卡县围绕打造“旅游强县·旅游富县·旅游名县”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了甲玛景区、大思金拉错景区、直贡梯寺等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成思金拉错游客服务中心、扎西岗乡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半年,全县旅游人数达51.6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综合收入1290.25万元,同比增长7.4%。培育了51家“农家乐”“牧家乐”,“点线面结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体系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搭上“旅游车”,吃上了“旅游饭”。
——净土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县本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注册成立墨竹工卡县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现有50座温室大棚种植绿色蔬菜,并积极对接矿区、中小学校、寺庙、敬老院、机关单位等食堂。截至目前,销售产值达到50万元,带动20户群众增收。考虑到偏远村群众蔬菜购进困难问题,充分发挥蔬菜直销车辆作用,每半月前往偏远农村送蔬菜1次。
——绿色工业有序推进。围绕打造绿色矿业示范县,加快推进华泰龙、巨龙两大矿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农牧业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撑、第三产业配套发展的经济模式。依托矿产资源发展富民项目,成立甲玛工贸运输车队,全面承担矿石运输、绿化、劳务承包等业务,累计创收3.7亿元,带动群众分红1250万元,户均超过1.5万元。各矿山企业吸纳本地556名群众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68人。
——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县城投公司拓展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建筑材料销售等业务,累计实现代建投资5625万元、代建收入87.36万元,砂石等基建材料销售收入934.96万元,实现利润130.53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墨竹工卡县招商项目共计16个,其中新建5个、续建10个,正在对接洽谈1个。
——华泰龙矿区西藏源锦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尾矿填充环保新型凝胶材料生产供应项目,总投资37.01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到位资金10.41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28.14%,同比增长17%。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墨竹工卡县正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谱写乡村振兴美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