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强有力、全方位援藏的旗帜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20周年。最近,就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这一主题,记者在对拉萨市委市政府、北京市援藏指挥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单位进行了深入采访后了解到:在这20年中,北京市不遗余力、全方位支持拉萨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仅给予了资金、物质上的极大援助,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文化、交流、智力支持等,使北京首善之区的建设与拉萨首府城市首位度的发挥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大大加快了拉萨当地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北京市援藏工作的巨大成就在雪域高原竖起了一座令各族群众敬仰的无形丰碑,堪称强有力、全方位援藏的一面旗帜。
强大资金支持:建设200多个当地急需项目
20年来,北京市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建设200多个项目,填补了拉萨城市功能的多项空白,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拉萨市于2020年能够同全国一起实现小康。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在对口支援面广、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大幅增加了援藏资金,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的数额。仅十二五期间,北京援藏资金超过了19亿元(在中央规定的1‰基本资金外,多拿出7个多亿资金支持拉萨重点项目建设)是投入援藏资金最多的援藏省市之一。
经了解,北京援藏的200多个项目分8大类,涉及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领域,包括拉萨电视广播中心、拉萨市民服务中心、牦牛博物馆、德吉罗布儿童乐园、拉萨市民族文化艺术宫、拉萨北京大道、拉萨市光明工程、拉萨市北京中学改扩建等。投资7.35亿元建设的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将于今年8月竣工,是迄今最大的援藏单体建筑,填补了西藏没有现代化大型体育场的空白。
产业援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产业援藏是经济援助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年,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扶持将拉萨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取得良好效果:拉萨市地方财政收入从1995年0.66增长到2013年50多亿元。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市下辖的城关区、堆龙德庆县、尼木县、当雄县等“一区三县”生产总值在拉萨市占比从1995年的13.62%增加到2013年的65.18%。
经了解,产业援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城关区奶牛养殖基地、当雄县育肥基地、尼木县藏鸡养殖基地、堆龙德庆县工业园等产业扶持项目建设,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经济带动效益初步显现。二是设立产业支持专项资金。编制了拉萨市商业网点规划、拉萨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规划、纳木错景区规划、堆龙工业物流园区规划等产业规划项目。三是注重发挥援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首都企业家拉萨行、北京拉萨商品大集等品牌活动,吸引首都知名企业投资拉萨,先后招尚引资100多个项目,投资200多亿元,推动拉萨的产业发展能力。
全方位援藏:促进当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北京援藏从过去的干部、资金、项目援藏为主,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全面推进卫生、教育、就业、人才、智力、文化等全方位援藏的转变。
北京援藏医生在拉萨人民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北京先后派出8期78名援藏医生到拉萨各级医院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他们经常深入城乡开展免费义诊和体检活动,启动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筛查75000多例,成功治愈100多例,城乡居民和寺庙僧尼免费体检率分别达到99.9%、100%。
从1995年开始,北京市利用首都优质教育资源支援拉萨发展教育事业。迄今共派出14位教育管理干部赴拉萨工作,正在选派90多名教师赴拉萨支教。20年来,北京市共投入援建资金6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援建了北京西藏中学、北京中学、北京小学、拉萨北京实验学校等10多所学校,有力地改善了拉萨教育条件和教学水平。 1987年,北京西藏中学应运而生,招收的学生全部来自西藏,现有在校生810名。目前已培养5000余名毕业生,有4000多人大学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
在促进就业方面,北京援藏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带动、人才培训等方式带动拉萨就业。安排专项资金,组织3000多名急需人才赶京培训。同时,提供600多个岗位,帮助西藏籍大学毕业生在京就业。
援藏干部:恪尽职守与忠诚
20年来,北京共派出了7批425名援藏干部。每批援藏干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与忠诚,为首都北京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北京坚持高标准选干部、严要求管干部,援藏干部人数从第一批的31人增加到第七批110人,学历从本科向硕士、博士转变,领域从机关干部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转变、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覆盖不断扩大等特点,实现了拉萨50多个县(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援藏干部按照“首善、创新、奉献、律己”的北京援藏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拉萨各项建设中,在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学习上进、政治坚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增进团结等表率作用。
北京援藏干部视西藏为第二故乡,舍小家、顾大家,身体力行维护民族团结,深入开展结对认亲帮扶活动,深入农牧区与农牧民群众同吃住、同学习、同劳动,先后有200多人次获得全国、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的表彰,涌现出陈北信等一批先进典型。
援藏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了首都56个民族拉萨行等10大品牌活动,积极搭建起拉京两地交流合作平台,与拉萨各族干部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泛赞誉,在雪域高原建立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丰碑。
创新机制:确保援藏资金效益和援藏干部积极性
为了有效援藏工作,北京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在拉萨设立援藏指挥部,形成北京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组织部门和援合办统筹协调,北京援藏指挥部强有力推动,各方面全力支持配合,全体援藏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机制创新,为全面、全力、全方位开展援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北京市还制定了《援藏干部行为规范》《援藏项目管理规定》《援藏资金使用和审计规定》等50多项制度,在援藏指挥部建立了由10个党支部组成的党组织体系,构建了“网络党建”“手机党建”“多媒体远程党建”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形成了专职干部和挂职干部的双重管理模式,着力提升援藏干部素质能力,有效促进援藏干部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