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0014349/2018-00084 文      号 藏发改经贸〔2018〕206号
发布机构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 发布日期 2018-11-26 12:00:00

时间: 2018-11-26 12:00:00 来源:

背景色: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业态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传统仓储、物流运输为主的物流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在保障重要物资供给、丰富区内市场供应,促进商贸流通、加快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兄弟省市相比,我区物流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聚集不明显,企业规模小、散、弱,经营业态单一,信息技术落后,经营管理粗放,专业人才匮乏,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亟待优化物流业发展软硬环境,加快推进我区物流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物流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经贸〔2016〕16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6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按照《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工作部署,结合我区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当前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17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9万公里,县通油路率达到98.6%,乡(镇)、建制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99.7%、99.6%和77.61%、38.1%,公路网络初步形成。随着青藏铁路格拉段和拉日铁路顺利通车,我区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54公里,拉林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我区投入运营的机场达到5个,已开辟的区内外航线达74条。公路、铁路、民航得到全面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建成那曲物流园区、拉萨物流园区等区域物流枢纽,正在加快建设日喀则南亚综合物流园区、林芝综合物流园区、昌都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等物流枢纽节点,为“十三五”时期加快我区物流业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信息应用技术加快发展。截至2017年,全区通信光缆网络率为100%,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 217.7万户,为物流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全区约有69.7%的企业实现了互联网接入、52.3%的企业建立了局域网、66.7%的企业建立了网站,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3.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底,完成邮电业务48.3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2.32亿元,电信业务46亿元。货物运输总量2216.58万吨,其中铁路52.87万吨,公路2147万吨,民航2.39万吨,管道14.32万吨。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所下降,企业流动资产和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我区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2亿元,同比增长13.8%。积极有序推进中兴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集团组建工作。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较快增长,物流需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我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物流发展意识增强。为促进我区物流业的发展,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实施方案》(藏发改经贸〔2017〕830号),逐步增强了物流业发展意识,进一步完善了物流基础设施及配送体系,为我区全面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有利环境。

(二)当前形势

近年来,我区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网络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但是从整体来看,商贸物流业仍然是我区发展的短板,物流网络不完善,基础设施供给滞后,物流成本较高,发展方式粗放,企业竞争力弱,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较低。

1.在物流需求方面:我区331万人口,分布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区,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的物流需求小且分散。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我区在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物流需求总体上呈现单向发展的态势,即从外省进入我区的物流需求大,而从我区流向外省物流需求小,对加快我区物流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在物流供给方面: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相比,我区物流业整体发展缓慢,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7年底,我区铁路路网密度不足7.9公里/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全区只有一条进、出藏的铁路;我区公路密度为6.98公里/百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为1333.7公里。由于物流成本高,导致我区的生产要素成本趋高,致使市场总体物价水平长期居于高位,进一步增加了物流供给成本,大量的单向物流使得物流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导致区内物流成本比内地高80%以上;第三方物流服务有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3.在物流体系方面:主干物流网络不发达,综合物流园区、快递园区、分拨中心、仓储配送中心不健全,分级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全区74个县区中有63个县和55个乡镇没有覆盖非邮快递,邮政递送距离远、数量小、成本高、时间长,难以满足现代服务业供给需求;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经营粗放,功能单一,整体竞争实力弱。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资源条块分散,要素集约利用率不高,以商贸流通和仓储业为主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物流仓储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我区实际,将补齐物流发展短板作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按照“整合、集聚、提升、创新”的发展思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以实施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支撑,优化空间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壮大企业主体,扩张产业总量,提升发展水平,建设连接西南、面向南亚、承接西北、内外联通的国际物流枢纽。

(二)基本原则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建立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商贸业、农牧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络化水平,降低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完善标准,提高效率。推动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一体化运作,实现物流作业各环节、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衔接配套,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三)发展目标

加大对物流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齐全、业态融合、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物流服务体系,流通效率明显提高,降低物流成本效果显著,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业规模及产业贡献取得重大突破,物流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将我区打造成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国际物流枢纽。

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物流业降本提速增效,到2020年,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构建现代物流综合交通网络。通过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综合物流通道网络和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完善陆运通道和航空网络,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搭建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平台。重点搭建具有物流信息资源展示、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业务协同、政府服务融合等主要功能的开放性、通用性、标准化“智慧物流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建成综合物流园区(中心)。以“集散全区,辐射南亚”为目标,基本建成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体系,不断完善我区综合物流园区(中心)基础设施。推进自治区级综合物流园区、片区级物流中心、市(地)级物流集散中心(枢纽节点)和县(乡镇)级配送中心(枢纽站点)等区域物流枢纽。

重点推出冷链物流产业。立足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充分发挥我区特殊区位优势,搭建服务特色农畜产品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及社会消费为主的专业冷链物流,逐步构建覆盖全区的冷链仓储设施网络。

培育重点物流企业。结合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念,对其物流服务模式进行拓展提升,培育若干大规模本土化供应链服务企业。

三、空间布局

着力打造我区“一核、三轴、三区、四中心”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全区物流服务体系的系统构建。

一核。充分发挥拉萨市的区位条件、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系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建设拉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圈,将其打造为自治区级物流产业发展核心动力引擎。

三轴。沿国道318线、拉日铁路,联动日喀则形成面向南亚开放的国际物流产业发展轴,以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物流中轴线,与南亚国家实现深度合作发展,与“一带一路”南亚国家高效联动发展,为实现我区对内对外开发开放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国内面向陕甘新,沿国道317、318线,联动林芝、昌都形成川渝联动物流产业发展轴,实现与川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高效联动发展;沿国道109线、青藏铁路,联动那曲、藏青工业园区,形成甘青新联动物流产业发展轴,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高效联动发展。

三区。重点建设日喀则、林芝和藏青工业园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为支撑我区物流网络高效运行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其中,发挥核心承载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核心功能,通过对接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成为西藏乃至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林芝面向四川、重庆等区域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面向川渝开放的重要发展平台;重点建设面向青海、甘肃、新疆等区域联动发展的藏青工业园区,发挥物流产业集聚区功能,打造成为面向甘青新开放的重要发展平台。

四中心。在那曲、昌都、山南、阿里等地建设四大物流中心,成为骨干物流网络节点的重要补充和本地区域性物流的组织中心,与“一核、三轴、三区”共同形成覆盖自治区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图片1.png

图1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物流产业发展空间总体布局图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物流基础

1.畅通运输通道。结合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强化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联动,形成“三干、三支、多边”的综合物流通道网络,有效支撑物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

三干。以拉萨为中心,围绕三条主要物流产业发展轴,畅通三个方向的干线物流通道。沿日喀则方向,延伸至吉隆口岸建设南亚国际干线物流通道;沿林芝、昌都方向,建设川渝联动干线物流通道;沿那曲方向,延伸至藏青工业园区,建设甘青联动国际物流通道。三支。沿着“三轴”干线物流通道,依托既有公路、铁路交通通道,畅通昌都、山南、阿里等地区的支线物流通道,实现区内城镇物流高效联动发展,支撑构建覆盖城乡的生产、生活保障物流体系。多边。重点针对面向南亚开放的国际通道,依托吉隆、樟木、普兰、里孜、陈塘、日屋、亚东、吉太等边境口岸及边贸通道条件,畅通面向尼泊尔、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多边国际物流通道,对边境贸易、边境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图片2.png

图2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物流通道布局规划图

专栏1  重点物流基础设施

重点物流节点建设:拉萨综合物流枢纽(拉萨综合保税区)、林芝综合物流园区、日喀则市物流产业集聚区(西藏南亚综合物流园区、拉孜物流集散中心、吉隆边境合作区邦兴物流园区)、山南物流园区、那曲综合物流园区、阿里地区物流配送中心、昌都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格尔木藏青工业园物流枢纽。

公路物流通道建设:重建国道219萨嘎至朗县金东段、聂拉木至樟木公路、吉隆至热索桥公路、重点改造强拉山口至普兰口岸公路、拉萨-日喀则-吉隆口岸高等级公路、G6格尔木至拉萨、日喀则市至亚东高等级公路,日屋、里孜、陈塘口岸以及吉太边贸公路。

铁路物流通道建设:建设拉萨至林芝段、日喀则至吉隆(樟木)口岸铁路、拉萨至墨竹工卡货运专线。

国内关联铁路物流通道建设:改造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林芝-波密-昌都-康定段、格拉段电气化。

2.促进融合发展。促进物流业与交通业融合发展。以现有交通条件为基础,依托货运枢纽发展仓储、包装、加工、货物专项配送等物流服务,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连接和转运设施,大力发展“公铁”、“陆空”等物流服务联盟,以物流园区(中心)为载体,建立现代化仓储、配备现代化物流转运设施,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实现货物物流组织形式的无缝衔接。在铁路货场、机场和公路枢纽节点建设货物转运站,提高货物换装便捷性。结合各地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逐步将现有货运站场改造成多式联运中心。推广公、铁、空联运,提高多式联运比重。

促进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各类大型市场,鼓励大型商贸市场与物流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市场+商户+物流”的大市场、大流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体系,助推电商快递、仓储、配送一体化。鼓励传统百货、连锁超市等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建立网上商城,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

促进物流业与农牧业融合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的同时,以大型农产品市场为龙头,支持农牧民专合组织、涉农企业积极参与物流经营,加快形成农副产品收购、交易、冷藏、加工、运输、配送一条龙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的民生物流工程,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协调发展。

促进物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支持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利用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新型供应链管理技术等电子物流方式,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管理。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园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等,全力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和“智慧供应链”等。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借鉴“传化物流”模式,加快建设大型货物配载平台,提供便捷配套服务,加强供需信息沟通,降低车辆空载率。加快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和“互联网+”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信息系统,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物流业与金融创新融合发展。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重点物流项目,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化原则,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鼓励支持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信贷准入标准、扩大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贷效率,加大对现代物流项目、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重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优势,用好抵押补充贷款资金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进或开发适合我区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代客结算、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金融业务;积极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西藏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西藏分行等政策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围绕物流核心企业发展产业链融资业务,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鼓励支持全国性银行、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在藏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延伸金融服务网点,引导金融资源向现代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倾斜,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物流业军民融合发展。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社会物流服务等与军事物流需求对接,利用社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军事物流保障能力。加大边境地区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物流信息共享,促进军地物流资源统筹利用。

(二)推动降本增效

结合我区物流企业经营特点,进一步放宽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鼓励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布局,开展快递领域工商登记“一照多址”改革。加快实施“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登记等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优化公路超限运输行政许可办事流程。推动货物通关便利化,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推进“单一窗口”建设、“一站式作业”改革,提高通关效率。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与电商、快递等企业的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共享衔接,开展一体化物流运作。支持铁路货运场站向综合物流基地转型升级,有效提升航空货运能力,支持航空货运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增强高端物流服务能力。

构建高效的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在拉萨、日喀则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以电商仓储基地为中心、各地(市)区域配送为支撑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积极培育区域分拨、快递服务等电商物流运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跨区域运作,实现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支撑我区电商产业能级提升。推动电商物流环境的持续改进,支撑我区电子商务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拉动我区消费升级和扩大就业。

(三)培育市场主体

结合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念,对其物流服务模式进行拓展提升,培育若干大规模本土化供应链服务企业。围绕西藏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构建的内在要求,重点吸引相关行业大型供应链企业在西藏地区与相关加工制造企业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鼓励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促进本土既有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系统性强化吸引外部企业入驻的税收、土地、投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措施,为物流企业入驻西藏提供更为优势的发展环境,推动大型物流企业在西藏形成集聚优势;依托本地既有商贸企业、运输企业的现实业务基础,推动实施业务规模扩张和业务链延伸,系统配套完善政策优惠措施,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生产加工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展更高层次的供应链服务,将本土传统优势企业打造成为具备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流程专业化大型物流企业。

五、发展重点

(一)着力完善配送物流

鼓励农村物流资源整合与创新应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新网工程”建设,推行“多站合一”公路运输模式,提高农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率。提升农村物流示范点与城市对接能力,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惠民店、万村千乡店、大型居民社区、学校、机关、乡镇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点、农贸市场等多业态服务资源,新建快递包裹集散站,设置标准化快递服务点。依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网点,强化农资物流信息畅通,加快面向企业、农户、市场的农资信息平台建设。

支持快递与相关行业联动发展,推动快递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与相关机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市县乡(镇)村的四级快递服务网络,促进农业消费升级和农牧民增收,率先在拉萨、林芝、昌都等实现配送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逐步向全区推广。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探索构建多式联动共同配送体系。依托我区城市配送龙头企业,在区内主要城市全面开展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打通快速配送通道网络,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节点的网络体系,提升城市配送车辆的技术水平,加快城市配送车辆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载货汽车,积极推进厢式、冷藏等专用车型及新能源车型的应用,加快推进城乡配送车辆标识化管理,改善配送政策与市场环境,构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专栏2  配送物流建设任务

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班戈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阿里地区城乡电子商务市场工程、山南市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中心、昌都经开区电商物流(仓储)基地、林芝市米林县电子商务建设示范项目、林芝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

(二)积极发展商贸物流

鼓励和支持我区连锁经营企业以网点优势和营销能力为支点,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做到连锁与物流双轮驱动,共同发展,带动食品、乳制品等商业物流的深度配送。鼓励和支持具有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逐步开展地区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发挥物流先导性作用,整合批发和零售市场,促进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一体化发展。围绕建立面向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的总体目标,逐步发展普兰和日屋口岸,加快边境县边贸市场建设,在我区口岸建设外贸物流基地和对印对尼商品展示采购中心等,实现外贸平台和服务升级。

(三)加快发展跨境物流

加快推进吉隆(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贸易合作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以“管控高效、服务精准”为原则,结合口岸定位、发展特点、任务目标,积极推动吉隆边检站口岸限定区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完善拉萨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完善、通关能力强的现代化国际航空口岸,逐步实现日喀则、阿里、林芝机场对外开放,提升为国际航空口岸,构筑南亚大通道国际航空运输体系。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对外贸易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构筑新型、便捷的通关模式,营造低成本、高效率通关服务环境,有效提升面向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随着南亚大通道基本实现畅通,充分依托国际物流体系的基础条件,推动自治区外向型产业集聚扩张,促进跨境电商与边境贸易协同发展。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先行载体促进保税物流发展,吸引出口加工产业在拉萨、日喀则重点地区和吉隆、普兰等重点口岸集聚发展,实现进口大宗原材料就地加工转化,进口商品在西藏集中展示交易和分拨配送。

专栏3  国际物流支撑重点任务

口岸建设(开放):包括吉隆口岸建设工程(吉隆口岸海关监管仓库及货物查验场(二期))、樟木口岸恢复重建工程、普兰口岸扩建工程、日屋(陈塘)口岸开放、里孜口岸开放、日喀则航空口岸开放、亚东口岸恢复(扩大)开放、林芝航空口岸开放、阿里航空口岸开放、西藏电子口岸建设项目。

区内跨境贸易组织平台建设:包括拉萨综合保税园区、日喀则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项目、吉隆边境经贸合作区建设项目(国际物流园主体功能区建设项目、文化旅游商贸会展一体化服务基地、对尼特色和重点出口加工基地、吉隆口岸国际边贸市场(二期))、藏青工业园区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洛扎县拉郊乡边贸综合交易市场项目建设、山南市隆子县边贸市场。包括成都川藏产业园区、兰州藏甘物流产业园、加德满都(中尼)综合产业园区、通泽(中尼)商贸物流产业园区等项目。

(四)侧重发展冷链物流

构建覆盖全区的冷链仓储设施网络。按照冷链仓储设施的特征,在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城市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中心,满足外部输入性农产品区域集散分拨的需求。在山南、昌都、那曲、阿里等城市建设冷链仓库,满足末端配送的需求。

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依托我区既有冷链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基础,鼓励其融合联动发展,扩大既有冷链业务的规模及服务范围。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和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专业服务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发展冷链共同配送。加大冷链配送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冷链配送体系。推进指定口岸建设,加快推进水果、冰鲜水产品准入进程,形成区域相关产业协同配套效应,带动冷链仓储和物流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各类冷链物流主体整合低温加工、冷藏冷冻、运输配送、检验检疫等物流功能,拓展连锁配送网络,开展一体化物流服务。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安装智能保鲜柜,推进社区生鲜直销店建设,加快构建惠民便民的生鲜直销配送体系。

(五)大力推进智慧物流

深入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构建多层次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经营范围广、辐射能力强、覆盖广大农牧区的综合信息平台、公共数据平台和信息交易平台,探索发展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信贷金融等产业协调联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专栏4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目标:聚焦自治区“十三五”现代物流建设重点任务,建立智慧物流系统平台,以拉萨(数据中心、调度中心)-成都(研发、技术中心)为双核心,贯通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主动脉。通过一期干线“主动脉”建设,充分发挥格尔木藏青工业园物流枢纽作用,优化从青海-西藏-吉隆口岸运力分配,为二、三期多功能平台规划建设奠定基础,最终形成“三干、三支、多边”的规划部署,推动物流业产业化发展。

主要内容:保障线上物流平台,将全区综合物流运力、运量、人员、车辆以及物资等数据接入自治区智慧物流平台,整合管理与优化物流供应链与信息服务,实现货主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线上洽谈,推进贸易、结算、仓储、调度、监控等实现智能化。智慧物流平台一期设计开发基础数据库和运行平台,二、三期最终形成涵盖一体化口岸国际物流服务、跨境商贸一体化和跨境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的超级智慧物联-互联网平台,有效推进西藏物流业综合发展和外向型经济建设。

(六)科学谋划应急物流

构建应急物流通道网络。以公路、铁路和航空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完善区域应急物流通道网络服务功能,提升应急网络的通达度与衔接度,保证在应急状态下,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全时畅通,为应急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性支撑。

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整合国储、供销系统的物流资源,建立自治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形成高效的应急物流分拨配送系统,保障区域内突发事件下的及时物流服务。以冰雪灾害和军需物资应急为重点,在拉萨、日喀则、林芝、那曲等地(市)建设一批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在昌都、阿里、山南完善二级物资储备网络节点,形成覆盖自治区的高效运转的物资储备网络体系。

构建应急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交通网络和应急储备的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围绕应急物流需求强化系统间互联互通,建立快速响应、与路网相配合,涵盖应急生产、流通、储备和运输环节的应急信息服务平台。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工作机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促进我区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拟订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物流业各项工作。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加强协作配合,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二)加强考核监管。协调组织对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等开展调研工作。推进全区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制度,对物流行业实行分类监管,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会同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物流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结合我区区情,逐步建立全区物流业发展综合考核管理体系。

(三)加强统计分析。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物流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

//是否显示作废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