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 践行社会责任
—自治区残联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暨党建助残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鹿丽娟
金秋送爽,青稞飘香。秋日暖阳洒满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院内,温暖而明媚。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伴随着《爱我中华》的歌声响起,以“促进民族团结 践行社会责任”为主题的自治区残联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暨党建助残活动缓缓拉开序幕。
“我们倡议,用爱心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担当。”舞台上,“慈心汇志愿服务队”队长旦增卓嘎声音坚定。自治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杰峰将旗帜郑重交到“慈心汇志愿服务队”和“雪域筑梦者”这2支志愿服务队队长手中,这传递的不仅是一面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嘱托。
由73名老党员、老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组建的“慈心汇志愿服务队”和4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建的“雪域筑梦者”,成为扶残助残事业中一股蓬勃的力量。
“党建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更是凝聚合力、服务社会的‘暖心桥梁’。感谢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颁发的党建助残单位证书,我们将持续推动助残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点滴帮扶向长效化机制深化。”交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副行长席振龙表示。
在党建助残单位证书发放仪式上,来自区直机关工委、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等18家单位的代表依次上台,接过这份象征责任与荣誉的证书。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代表团赠送的贺匾内容是什么?”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托养中心的服务对象迅速举手,回答赢得满堂彩。
“回答正确,请工作人员送上礼品。”
随后的民族团结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将活动推向一个小高潮。从“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问题刚一抛出,无论是干部职工还是青年志愿者,都踊跃参与。答对者开心地接过小礼品,笑容灿烂;未抢答者亦报以鼓励的掌声。在轻松活泼的互动中,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心田。
慰问仪式上,爱心如潮水般涌来。西藏民航发展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阿里驻拉萨办事处……一家家单位、一支支队伍为托养中心的76名托养人员送上了爱心衣物、中秋月饼等慰问品和慰问金。
“我先天双腿残疾,原本尚可勉强出行,但一次车祸后彻底失去了站立能力,从此只能依靠轮椅生活。车祸之后,我长期闭门不出,生活陷入低谷。直到来到托养中心,在这里得到了专业的康复照料和温暖的关怀,我才重新走出家门。如今,我每天坐着轮椅在院子里晒太阳、活动,还学会了制作藏香、手工香皂等技能。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为我们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希望的新窗。”今年42岁的罗桑卓玛感激地说。
在活动的另一侧,残疾人手工制品义卖区吸引了众多目光。精巧编织的手串、五颜六色的水晶皂、细腻的绘画,让许多购买者爱不释手,义卖摊位前始终人头攒动。
在交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大力支持下,一场温暖热烈、感人至深的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活动,随着ATM机启用仪式的举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