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浙江医生,治好了我的病!”
—藏族孤儿扎西边觉与浙江省援藏医生的情缘
本报记者 万靖
“感谢浙江医生,治好了我的病。”这封笔迹稚嫩却一笔一画认真写下的感谢信,来自一位名叫扎西边觉的藏族男孩。这封信背后,是一个关于勇气、仁爱和希望的故事。
这一日,那曲市藏医院外科诊室像往常一样忙碌。浙江省援藏医生、那曲市藏医院副院长徐涛正在工作,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走进来说:“叔叔,我蹲下去时屁股绷得紧,还有点疼。”
男孩叫扎西边觉,10岁,来自那曲市儿童福利院。检查发现,他的腰臀至大腿遍布陈旧性烧伤疤痕,因当时未能及时治疗,如今已发生挛缩,影响正常活动。更让人心疼的是,扎西边觉是一名孤儿,父母早已不在。
“小朋友,我们可以做手术把它松解,你怕不怕?”“我不怕,我愿意。”他眼神坚定。
手术安排在当天下午。在浙江省援藏医生、那曲市藏医院麻醉科主任夏飞的轻声安抚下,扎西边觉安静配合。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W”形切开疤痕组织、松解周围组织后重新进行缝合,避免再产生疤痕挛缩。因其疤痕面积大、形成时间长,需要手术医生更加细致严谨地操作。约半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过程,扎西边觉没喊一声疼。
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术后需住院观察十来天,费用如何解决?扎西边觉懂事地说道:“叔叔,我能现在出院吗?不想再麻烦你们了……”
“你放心住,其他的交给我们。”徐涛立即召集藏医院所有浙江省援藏医生,以自愿原则征求大家意见。夏飞、黄戍成、陈科主动报名,同徐涛共同承担扎西边觉的全部住院费用。
十天之后,拆线出院的日子终于到来。扎西边觉开心地演示深蹲:“你看,不痛了!”他将一张写有感谢语的纸条和一条洁白哈达送到医生手中,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他全部的谢意。
临走时,徐涛问他:“将来想做什么?”
“我想当特种兵,保卫国家!”
“如果因为疤痕当不了呢?”
“那我就当医生,像你们一样!”
“好,那一定要好好读书。”
一封感谢信,一场爱心接力。扎西边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群来自远方的医生,不仅治好了他的伤,更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