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的温度”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米林市米林村推行爱心助餐服务见闻
本报记者 刘枫 本报通讯员 马兴鹏
中午时分,走进米林市米林镇米林村的集体经济茶馆,大厅里欢声笑语不断。村里的藏族老人围坐在餐桌旁,香喷喷的盖浇饭、热腾腾的牛肉包子、味道浓郁的青稞面条、可口的酥油茶等陆续端上桌,老人们边吃边聊,祥和又温馨。
这是当地推行的爱心助餐服务,既是村集体经济惠及群众生活的体现,也是民生保障的一个缩影。
2021年,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米林村动员全村党员群众筹集资金约20万元,在国道旁建成了70余平方米的茶馆。得益于茶馆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每天来茶馆消费的客人很多。2024年,茶馆营业收入达37万元,户均分红近1万元。
“茶馆最初主要对外开放,面向周边群众、过往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后来,通过入户走访,我们发现村里的18位独居老人、残疾老人因身体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常常是冷饭剩菜凑合一顿,让人揪心。于是,我们就考虑通过村集体帮助,让这些老人能够吃上热乎饭,得到更好的照料。”米林村党总支书记贡嘎道出提供爱心助餐的初衷。
不久,经村党总支研究,决定依托村集体经济茶馆开展爱心助餐,为村里老人提供每日10元标准的免费餐食,解决他们的吃饭难题。
食品卫生安全是爱心助餐最不能马虎的事情。对此,米林村建立了全链条监管机制,从食材采购到加工供应,再到餐前严格检查餐品质量,每个环节均由专人负责把关。
“村干部每天都会来茶馆转转,了解食材的卫生状况,和我们拉家常,问饭菜是否合口味,还有啥难处,非常贴心。”60岁老人江久仁增说。
这份爱心助餐服务还进一步拉近了邻里距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把茶馆变成“村民议事厅”,在这里倾听民意、收集建议、化解矛盾纠纷,在与老人们的谈笑间,一些邻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一些村民的烦心事得到解决,小小茶馆成了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一扇窗口。
“去年以来,我们解决了村里的5件大事,调处矛盾纠纷18件,其中一半以上就是在茶馆谋划、商量出来的。”米林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次仁顿珠说。
米林村的爱心助餐服务,以“家的温度”守护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这一利民举措,正逐步在米林市推广,届时将惠及更多老年人。
“全市现在有60岁以上老人2900人,服务好老年群体是关乎众多家庭的民生实事,我们将在全市范围推广普及这一做法,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米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