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区县新闻
在墨脱写下一段“红火”故事
2025年08月26日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

罗布次仁。图由受访者提供。

罗布 次仁

八月的林芝墨脱,雪域高原的峡谷间暖意融融。德兴乡德兴村的火龙果基地里,门巴族大学生罗布次仁正忙着教游客采摘——紫红的果实垂在藤间,既映红了他黝黑的脸庞,也照亮了这个曾放弃城市工作、带着热带水果扎根高原的年轻人的返乡路。从试种200株果苗到17亩果园丰收,从独自摸索到带动乡亲共富,罗布次仁和他的火龙果,在墨脱写下了一段“火红”的创业故事。记者 梁兰

田间地头丰收忙 火红果实挂满枝

八月的德兴村,亚热带湿润气候滋养得田野生机勃勃。走进罗布次仁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藤蔓攀缘着支架生长,翠绿叶片间点缀着色泽鲜艳的火龙果,紫红相间的果皮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饱满的果实沉甸甸地垂下,甚是诱人。

果园里除了丰收的喜悦,更有一番热闹景象——这里已成为周边群众周末打卡、遛娃体验的好去处。“小心点摘,别碰坏了果皮。”罗布次仁戴着草帽,穿着沾满泥土的胶鞋,刚指导完几位游客采摘,又转身手把手教工人分拣技巧。他伸手握住一颗熟透的火龙果,拇指抵住底部轻轻一旋,果实便稳稳落入篮中。不远处,有的游客正学着他的样子尝试采摘,有的游客举着刚摘下的果实对着镜头欢笑,竹篮里的果实成了镜头里的亮色。

妻子西绕措姆在分拣区忙着按大小装筐,身旁的竹筐很快堆成小山。几名村民则忙着将装满果实的筐子搬上三轮车,车轮碾过田埂的轱辘声、游客的赞叹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在果园里交织成一曲热闹的丰收乐章。

今年30岁的罗布次仁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指关节处的细小疤痕是火龙果藤刺留下的印记。“起初常常发炎,如今早已习惯了。”他边说边笑着展示手上的伤痕,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丰收的喜悦,“现在周末人最多,有的全家来摘果,有的专门来拍照,果园比以前热闹多了。”三轮车装满后,西绕措姆用水仔细冲洗沾在果实上的泥土:“这些要送到县里自家的水果店,得收拾干净些。”

返乡创业多波折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8年回来时,村里人都说我读了大学还当农民,不值得。”罗布次仁坐在果园边,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往事。当年刚从四川高校毕业的他,毅然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带着一身“新知识”回到家乡。一次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广西农户种植火龙果的视频,得知这种水果一年能收三四茬,生长过程中很少受病虫害侵袭,且种植相对简单省力。“咱墨脱夏天暖和、雨水足,说不定也能种。”他由此萌生了试种的想法。一开始,家里人坚决反对:“祖祖辈辈种青稞和小麦,从没听说种火龙果能谋生。”但罗布次仁铁了心,从广西一家网店购回200株苗,在自家地里搭起简易温室,按说明书浇水、施肥、除草,头三个月他几乎吃住在地里。可到冬天,一半的苗还是死了,看着枯黄的藤条,他失眠了好几个晚上。直到第二年夏天,幸存的果苗终于开花结果,当第一颗火龙果成熟时,全家人围坐院中品尝,甜津津的汁水沾满手指,所有辛苦都烟消云散。

当年卖果收入不错,让他看到了希望。在获得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后,罗布次仁与妻子又自筹部分资金,决定大规模种植火龙果。但好景不长,这批果实个头偏小,后续种植成活率始终上不去。“我更换多个品种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只开花不结果,有的口感欠佳。”罗布次仁没有气馁,白天在田里观察记录生长情况,晚上在网上学习种植知识,笔记本上记满温度、湿度、施肥量等数据。

经过反复试验,罗布次仁改良土壤,尝试覆膜保温、滴灌控水等技术,终于让火龙果成活率从最初的50%提升至70%以上并保持稳定。西绕措姆观察到,自家的火龙果在县城和游客中颇受欢迎,回头客众多。为进一步打造品牌,她在墨脱县开设了实体店,并注册了商标。2022年注册成立墨脱当果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时,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2亩扩展到17亩。如今,他们的火龙果已吸引到林芝、拉萨甚至区外省市的买家。

政企同心解难题

火红产业铺富路

有一年,火龙果迎来丰收,却因缺乏储存设施面临腐烂风险,且本地市场容量有限,大量果实滞销。德兴乡党委政府和德兴村驻村工作队闻讯后迅速行动:协调墨脱县冷链物流公司,提供符合标准的冷库免费存储;对接辖区企业、施工项目及各单位食堂,搭建稳定销售网络;动员乡干部群众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扩散宣传,推动火龙果走出墨脱。

更让罗布次仁暖心的是,创业初期申请到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和30万元民生扶持资金,为他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如今,罗布次仁的果园年产火龙果8000至10000斤,年收入达11万元左右。自家家境宽裕了还不够,他还带动全村人种植火龙果,免费送果苗、教技术。

据罗布次仁介绍,2018年返乡至今的7年里,他试种过6个火龙果品种,每种都详细记录生长数据,将根据存活率、产量、口感及市场受欢迎度筛选出适种品种,并扩大规模。目前,他也在尝试种植百香果、凤梨、咖啡等热带作物,增加品种多样性。

谈及果园的发展蓝图,西绕措姆满怀憧憬:“未来打算开直播卖果,让全国都知道墨脱的火龙果有多甜。还要开发特色采摘、林卡休闲以及民宿等多元化经营项目。”她望着满枝果实,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夕阳下,满载火龙果的三轮车驶离果园,田埂上的车辙印,通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如今的德兴村,火龙果不仅是甜蜜的果实,更是一把打开新生活的钥匙。正如罗布次仁所说:“乡村振兴的路,从来不在纸上,而在那些把双脚扎进泥土里的脚印里。”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