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新闻热评
“双创”成为西藏经济健康 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2017年10月07日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当前,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前行,一个康德拉捷夫长波周期已经结束,新的长波周期繁荣却因缺乏革命性的动力创新而遥遥无期。发达经济体低增长态势与新兴市场经济体滞涨同期出现,波谷重叠。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具有当代特征的创新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升的全新意义,都纷纷加大力度将曾经各自创新创业的1.0版本向当代创新创业的2.0版本转变。欧盟推出了“地平线2020”创新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美国制订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日本将刺激经济计划瞄准科技创新等。这次全球创新创业热潮以探寻技术进步、对抗“逆全球化”为基础,为经济增长创造新机遇,为就业提供新途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创业创新提供了低门槛、以新取胜的平台。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以及受益于技术传播和市场拓展的程度使得我们必须寻找新途径,搭上全球创新创业的快车。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自该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双创”就由一种思路脉络正式确立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双创”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担得起经济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任和重托。“双创”战略形成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加强政策集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已经形成“以民生改善为中心,以资金引导扶持和体制机制改革为支撑,以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主体、载体平台为基点”贯彻落实“双创”战略框架,构建覆盖全面、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使“双创”服务环境持续优化、载体平台丰富多层、投融资体系渠道畅通,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

目前,西藏“双创”主体动力强劲、队伍壮大、活力迸发。大学生创业创新劲头十足。在入驻拉萨科技众创空间和拉萨高新区N次元众创空间的113家企业和创新团队中,“90后”“00后”毕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和组建的团队占74%。“草根”能人创新创业积极性高,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劲头强劲。市场主体总量不断扩张。截至2017年6月底,西藏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幅超过20%,首次突破20万户,注册资本继续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达65.25%。与此同时,受制于发展历史、市场化程度、交通设施、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因素,我区“双创”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双创”文化基础薄弱。由于西藏整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民营经济薄弱,缺乏现代企业家教育和企业家精神,重守业,轻创业。特别是受社会、家庭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广大民众重体制,轻企业,阻碍“双创”蓬勃开展的思想惯性强大,弊端凸显。二是“双创”教育滞后。相比于内地发达地区,西藏大学生创业创新在低意愿、低比例和低成功率方面尤为突出。由于对高校开展“双创”的激励不足,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创新需求,“双创”项目的数量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双创”人才支撑不够。一方面科技顶尖人物匮乏,另一方面区内人才资源尚未盘活。全区现有人力资本总量不足,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比为全国最高,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四是政府各部门联动推进“双创”效果不够理想。目前,我区还没有成立省级层面的“双创”机构,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管一块,条块分割,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资金渠道,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却没有实现“众人划桨,齐心协力”。由于没有确立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各部门的“双创”工作推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联动效果。

当然,虽然西藏存在工业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物流成本高、经济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但特殊的高原环境和历史传承也赋予了西藏自然资源、人文特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西藏拥有丰富的高原有机农畜产品、野生生物、矿产加工、太阳能、环保、水产养殖和藏医、藏药、藏毯、唐卡等优势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西藏拥有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的独特地位,拥有优于全国各地的特殊优惠政策。虽然目前“双创”工作推进相对滞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西藏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关键是要坚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针对需求切换服务重点,促进创业创新相关要素优化配置和均衡协调,引领“双创”活动向纵深发展。

要明确创业创新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存哲学。要以“双创”背后的价值观为引领,解除思想桎梏,打破“铁饭碗”思想藩篱,积极倡导创新创业价值观。厚植创业创新文化,不仅“求新”,更要“破旧”,破除地区发展理念中的依赖思想、“等靠要”思想、不求进取自甘落后的思想,大力营造崇尚创业创新文化氛围,让创新创业者成为受人尊重的人物,表彰创新创业典型,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双创”教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人才者在教化”。大学生是潜力巨大的“双创”人才储备军,可被培养,可被塑造,是“双创”教育的重点。建议西藏各高校探索开设一批受益面广的创新创业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一批与专业教育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融入第一课堂教学,整合第二课堂活动,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大胆聘请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成功创业者为客座教授、开展对“双师型”教师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创业师资的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逐步提高西藏自治区“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双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要有高远的站位、宽阔的视角、深邃的发展观,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大气魄、大手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特征,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盘活本土人才资源的关系,优化梯队设计、结构设计,不好高骛远,不故步自封。要顶天,重视栋梁之才,引进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高科技顶尖人才,提出新理念、发展新技术、创造新模式。要立地,培养企业家,实现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化,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培养农牧业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现代新型农牧民,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实实在在带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真真正正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要勇于革新,不断完善“双创”保障。借鉴先进地区在打造创业品牌方面的有益经验,致力于打造西部创业创新高地,在“树旗帜、育品牌、立标杆”上下功夫,树立“创业西藏、创意拉萨”区域公共品牌形象,把旗子竖起来,把品牌育起来。尽快成立政府“双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推动“双创”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制定支持“双创”的各项政策措施,指导出台财政、税收、工商、金融等优惠政策,细化工作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双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督导机制,完善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