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中支创新思路破解金融精准扶贫难题纪实

时间: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人行拉萨中心支行 作者:

背景色:

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三五”时期金融机构的重要政治任务和责任担当,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人民银行林芝中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金融政策和信贷资金安排的意见》(拉银发[2016]118号)文件和全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用好用活优惠政策,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金融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建设日趋完善。2016年初,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统一部署,中支迅速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辖内各金融机构分别成立精准扶贫组织机构,随着工作任务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民银行林芝中支于2016年8月报请市指挥部同意,成立了林芝市金融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人民银行林芝中支负责统筹协调全市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2017年8月又在林芝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增设了金融扶贫组,由人民银行林芝中支负责协调发改、财政、扶贫、农牧等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为了解决地方政府金融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中支在全市金融机构筛选、推荐了7名优秀干部赴全市6县1区挂职副县长,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今年以来,相继召开了林芝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会议、金融工作座谈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洽谈会,制定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建立了4项协调机制,为金融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政府主导、央行牵头、部门联动、金融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已经形成,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创造了“三个全区率先、三个走在前列、五个全区首例”的突出成绩,并获得“林芝市脱贫攻坚行业帮扶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探索建立扶贫领域金融服务的“林芝模式”,建立了金融产业扶贫示范县、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扶贫再贷款试点基地、银行电商平台精准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林芝特色的金融精准扶贫道路。林芝市与农发行西藏分行签订了10亿元产业扶贫项目贷款,已开工产业扶贫项目56个,推出了“藏宿贷”、“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扶贫富农贷”等27个精准扶贫信贷产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到户贷款8383万元,满足了2500多户贫困户的贷款需求,目前全市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8.95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推动扶贫风险补偿及担保基金的建立,保险业积极争取扶贫领域特殊优惠保险政策,共计受理各类涉农保险案件5630起,金额达到1672万元。

三是金融精准扶贫优惠政策落地生根。由人民银行牵头,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精准扶贫各领域信贷资金监测制度,重点对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资金、精准扶贫产业贷款资金、异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依托金融扶贫组平台优势,梳理全市精准扶贫领域产业项目清单,重点就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产业、精准脱贫产业、农牧业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项目主体信贷融资需求情况进行梳理。组织召开了政银企座谈会,筛选82家具有一定扶贫带动功能的小微企业进行了现场贷款、授信和签订培育协议,其中各银行明确支持的扶贫项目已达到69个,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人民银行定期监测项目进展,督促相关银行主动接洽,帮助完善,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了信贷资金早日落地,贫困户早受益。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林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推动“两权”抵押贷款取得“零”突破,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9万元。

四是金融基础服务到村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要满足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金融服务。目前,林芝全市已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602个,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乡镇一级覆盖率100%和行政村一级覆盖率92%。特别是由人民银行推动,在被视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德兴乡设立了金融综合服务站,德兴乡之前由于山高路险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自然原因还是金融服务空白乡,所辖各村农牧民存取款、汇转款、贷款申请等金融业务的办理要到县城农行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做好中支自身帮扶项目落实工作,针对人民银行帮扶的深度贫困村波密县达达村收入渠道狭窄,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虫草采挖和小麦种植的现状,人民银行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论证与考察在该村开展了蔬菜种植,目前已种植蔬菜40余亩,产各类蔬菜3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为贫困户每户增加收入5000元。

林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政策初衷和目标现实之间的差距。如2017年金融扶贫产业贷款投放目标为9个亿,但目前实际发放为3.37亿。全市共设立了3亿元的扶贫担保基金,但用担保基金担保的贷款只有基金总数的三分之一。具体表现为“三个不一致”。一是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与产业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的不一致。二是金融机构扶贫产业项目差异化信贷政策的欠缺与扶贫企业的期望要求之间存在不一致。三是金融风险管理政策的趋严与扶贫产业项目信贷融资需求迫切之间存在不一致。

下一步林芝中支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一是全面梳理扶贫清单,抓紧实施项目对接。解决好“降门槛”和“抬起腿”的关系,对符合条件的扶贫产业项目做到应贷尽贷,对具备贷款投放条件的产业项目,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盯住时间节点,切实提高进产业扶贫项目贷款申报审批速度,尽快实现放款。结合已经建立的金融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库,扶持带动种养殖大户,形成成熟的产业龙头;培育农牧区经合组织,形成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基础;充分依靠驻村工作队等基层组织,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指导产业项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通过信贷资金发展壮大的同时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固定长期可持续的收入。

二是进一步健全金融扶贫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充分发挥政府、央行、金融机构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机制,用好用活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改进和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方式,调动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重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办好每一届政银企洽谈会,与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签署扶贫开发合作协议,重点推动小额信贷业务增量扩面。拓展抵质押范围,推进已有的扶贫创新产品适用范围。发挥好财政扶贫担保基金的杠杆作用,满足银行信贷产品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推进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农村信用环境评估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在巴宜区、米林县、墨脱县等三区县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参建县的基础上,继续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议,确保小微企业100%的覆盖面。积极发挥林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的联动作用,加快建立和应用全市统一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开展流通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披露工作。同时积极拓展惠农金融综合服务站功能,总结金融综合服务站在管理机制、人员培训、金融宣传、提供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利用金融综合服务站贴近百姓的优势做好金融服务,切实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高便民金融效率。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