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政务要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成功实践
2017年10月22日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回望五年巨变,我们有一种共同感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开创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根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如春风雨露,始终铭刻在西藏34万余名党员的心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不断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形成了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党的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增强“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

金秋时节,行走在高原大地,无论是在农区牧场,还是在机关企业,都能看见党员干部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无论是在驻村点上,还是在便民警务站里,都能看见党员忙碌的身影。很多群众满怀感激之情,纷纷通过升国旗、唱革命经典歌曲、悬挂领袖像等各种方式来表达爱核心、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表达对核心的热爱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他们动情地说,党员是我们的带头人,党组织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感情,表达对核心的忠诚。

情系雪域,爱满高原。西藏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西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深受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自治区党委始终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位,层层部署、精心落实,确保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树牢‘四个意识’,一切工作都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令办,一切事情都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要求落实”;“紧紧围绕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以强党建为保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自治区党委、政府掷地有声表达了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和坚定决心。

作为党在新时期统一思想、汇聚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西藏广大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我们才能走得长远、做得更好”,很多党员干部在谈到思想认识时说。

坚持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正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夯实了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基层基础,凝聚起办好西藏事情、做好西藏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在这些基础上,从今年4月开始,一场具有新时代和西藏特色的“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党的十九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同和煦的春风,吹遍高原大地,极大振奋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凝聚了全区各族人民的力量,鼓舞了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紧盯基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鲜明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特别是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标准,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四有”“四铁”,忠诚、干净、担当。

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把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些重要实践,为全区加快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广聚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012年,才吉旺姆响应组织号召,到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多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一上任,才吉旺姆就坚持每天深入群众家中,和他们一起劳动、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才吉旺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争取资金在村里办起了预制厂,年纯利润超过了10万元。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身影。”那曲地区安多县岗尼乡5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扎西巴桑,在一次家访中遇到一名病重的村民。扎西巴桑二话没说,立即驾车把患者送往县医院救治。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有你。”“有啥事,我们就找扎加,他会帮我们解决的。”今年87岁的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金珠村二组村民白玛玉珍说。白玛玉珍老人口中的“扎加”叫扎西加措,是山南市人大代表、琼结县加麻乡党委委员、金珠村党支部书记兼第一书记。在扎西加措的带领下,金珠村成功引进、推广藏青 2000 良种,提高了粮食单产;引进彭波半细毛羊,对现有畜种进行了改良;发展藏鸡养殖,成立了藏鸡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如此,他还多方争取资金,在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一至三组的沿河公路,新修建了东嘎塘坝和香嘎朗塘坝……

基层强则全局稳。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都高高飘扬——基于这样的认识,全区各级广大党组织大力加强基层支部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发挥支部主体作用,使基层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马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巴桑在广泛征求群众对党支部工作意见的基础上,在村里先后建立了“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群众评议党员等各项工作制度,促进村级党的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从2011年起,我区先后选派6批13万多名优秀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进驻全区5000多个村(居)开展强基惠民活动。据统计,仅第五批驻村工作队就帮助村(居)理清发展思路1.8万条,制订实施经济发展规划8000余项,完成项目5400多个。这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政治定力,指导推动我区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夯实了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永放时代光芒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代又一代扎根雪域高原的广大党员干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切希望。

雪域高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时刻牢记嘱托,每天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那曲地区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是西藏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

“双湖国土面积比三个海南岛还大,遍布荒漠、草甸和湖泊,生态环境脆弱。”双湖改区设县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南培深感责任重大。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生态保护上。在南培看来,保护好双湖的碧水蓝天,就有美好明天。

内地六月酷暑,双湖却雪虐风饕。走进南培的办公室,牛粪炉子吱吱响。他说:“双湖一年有10个月都像是在冰窖里生活。我们尚且如此,群众更苦。”

双湖十年九灾。有事没事,南培就下乡。他下乡坚持两个原则:不向乡村打招呼,自带干粮与牧民同甘共苦。

有人劝他:“你是书记,有事指挥别人就行。”他却不让步:“我是牧民的孩子,我不去谁去?”

这就是雪域高原党员干部的情怀,缺氧不缺精神,心里时刻装着群众。

在雪域高原党员干部看来,西藏虽地处边陲,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但再边远也是祖国美丽的河山。雪域高原党员干部群众深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洛扎县拉郊乡党委书记古桑旦增发动带领群众扛起戍边固土大旗,引领边境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28年甘于寂寞,28年无私奉献,28年坚定守望。

只有29人的玉麦是中国人口最少的乡,8名党政干部轮流守护着中印边境1987平方公里的国土。每年8个月大雪封山,吃到新鲜蔬菜成为奢望,更难忍受的是无尽的孤独。

为什么不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乡长达瓦说:“不能走啊。这是我们的国土,玉麦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坐标。”

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下,109国道上,在“一天有四季”的40公里路段上,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称的109道班每天都在诠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时刻确保西藏与首都北京、祖国各地相通相连。

守着国土,也守着路。路畅通,西藏离首都北京、离祖国就越近;西藏虽远,但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贴在一起、紧紧地连在一起。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