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政民互动>政务访谈

我区农牧民收人持续稳定增长

访谈时间: 2025-09-12 12:13

访谈嘉宾: 林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访谈简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雍措。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咱们西藏的老百姓的钱袋子鼔的怎么样?增收的渠道是不是更宽了?这不仅是党委政府关心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个老百姓都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今天呢我们也是非常荣幸邀请到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木同志以及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徐超同志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共同来聊一聊我区农牧民增收的这个话题,欢迎二位。请二位跟我们屏幕前的网友们打声招呼。

答: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林木同志、徐超同志回答)

主持人好的,谢谢二位。那今年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社会各界也是非常高度的关注我区的农牧民增收的情况,那请问今年上半年我区农牧民的收入表现如何,又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呢?(林木同志回答)

答: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22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农牧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亮点:一是收入增加上新高。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高,比去年同期的6711元增加511元,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5.9%)高1.7个百分点。全区74个县(区、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二是四项收入全面增长。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017元、同比增长6.3%、占比42%;经营净收入2201元、同比增长6.8%、占比30%;转移净收入1513元,同比增长11.2%、占比21%;财产净收入491元,同比增长9.2%、占比7%。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达72%,是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支撑。三是市县增收工作亮点纷呈。上半年,7地(市)、74个县(区、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日喀则(8.2%)、拉萨(8%)、那曲(7.9%)3市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山南市(7.6%)增速与全区持平;有43个县(区、市)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增速高于9%的县有8个,分别为萨迦县9.4%、拉孜县和南木林县9.3%、亚东县9.2%、定结县9.1%、昂仁县、聂拉木县和色尼区9.0%。

主持人好的,那从您刚才介绍的这组数据来看呢,上半年我区农牧民的增收成效显著,如果我们回顾整个“十四五”时期呢我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呢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取得了3个第1、1个第3的优异成绩。那请问我们能够在促农增收方面取得这样的持续性的成效,主要的经验和启示是什么呢?(徐超同志回答)

答:农牧民增收成效明显,主要得益于4个关键:一是关键在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心系西藏,在给林芝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中,勉励大家“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王君正书记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促增收政策举措、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嘎玛泽登主席牵头组建农牧民增收工作协调机制,亲自主持召开全区农牧民增收调度会。可以说,没有党中央的倾斜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就没有我们全国领先的增收环境和优越高效的工作体制。二是关键在于增收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手段的有力保障。今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持续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若干措施》,民政、人社、商务、农业农村等区直部门相继出台了细化政策,发改、财政、教育、生态、经信、住建、医保等部门也针对性拿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细化措施。目前,自治区若干措施中21项存量政策、9项增量政策已全部得到落实,各地(市)、县(区、市)也都因地制宜逐级制定出台了一些个性化、特色化增收政策措施,共同推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支持农牧民增收的良好政策格局。三是关键在于全区上下守牢底线、合力攻坚,“一盘棋”推动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靠前指挥实施农牧民增收攻坚行动和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今年已经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会部署推动,协调机制办公室出台了增收攻坚行动方案、灾区增收工作计划,扎实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增收攻坚。上半年,定日、定结等5个受到地震影响的灾区县和革吉、措勤县等10个攻坚县农牧民收入平均增速达到约8.6%,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17%,超过全体农村居民收入增速4.5个百分点,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四是关键在于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和主要经济数据的强力支撑。年,全区各级各部门聚焦聚力“拼经济、抓发展”,上半年我区宏观经济表现亮眼,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2%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扬,消费市场持续旺盛,一产增加值增速达到12.5%、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农牧民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数分别同比增长78.8%和81.6%,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产业和就业领域对农牧民增收贡献率超过了60%,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总体收入比例达到70%以上。

主持人好的,看来完善的政策体系呢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那么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方面,自治区各部门都制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呢(徐超同志回答)

答:今年以来,在以王君正书记为班长的区党委坚强领导和高度推动下,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中心任务,同向发力、综合施策,深挖潜力,在新机制、新举措、新政策上求新突破,在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区域上强攻坚,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持续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若干措施》,明确10条增收措施和30项重点政策。自治区农牧民增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牵头贯彻落实全区农牧民增收工作调度会精神,认真研判形势,分解落实各地(市)季度农牧民增收建议目标复制推广各地、各部门持续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政策措施亮点举措、经验做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挥好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制定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企业助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机制等政策文件,组织调整优化农牧民跨区域就业路费补贴兑现程序,及时跟进治理欠薪工作。发展改革委牵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体系的意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着力扩大实施规模。住房城乡建设厅加强“1·07”定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顶层设计”,上半年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到位将近80亿元,组织对部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抽查,确保建设质量安全。农业农村厅会同财政厅印发到户粮食单产提升奖补、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牛羊能繁母畜补贴、饲草种植主体补贴等增量政策,在投资上实打实地通过资金投入、资源整合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的有效落实。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制定了《2025年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纳统情况表》,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支撑,选派专家开展统计业务专题讲座,确保增收数据依法纳统。民政、商务教育、经信、生态环境、水利、林草、医保、总工会这些单位和部门也结合行业职能,在低收入困难群体取暖救助补助、家政兴农、教育三包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岗位计划下达、林草工程吸纳就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标、提振消费等方面落实落地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主持人好的,那除了自治区层面的这个政策支持之外呢,各地(市)在推动农牧民增收方面有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推出一些有特色的一些创新举措呢(徐超同志回答)

答:这方面各地(市)、各县(区、市)也因地制宜,积极谋划研究,逐级出台了个性化、特色化增收政策措施,这方面在刚才的访谈中也有提及,这些措施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那曲市科学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通过开展草地流转,大幅改善超载问题,2025年兑现资金较上年增加2.49亿元,增长了22%、政策收入人均同比增长20.4%,全域实现草畜平衡,全市流转可利用草场面积达到2800多万亩,参与流转的农牧民人均增加财产性收入达到158元。林芝市针对特色农产品面临的“销售渠道窄、市场拓展难”等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线上“乡村集市”金融政策、平台、销售体系,打通“信用赋能-产销联动-电商增效”全链条,通过“农银商城、邮乐购、建行生活”金融电商平台搭建“林下特色馆”,成功将察隅猕猴桃、墨脱茶叶等农产品包装上线销售。山南市及各县区通过采取实施农牧民组织化转移就业“十项引领行动”、打造区外组团式市场化就业的援藏“黄石模式”、举办“藏源端午·全城放‘价’”和“山南好品”助农增收展销活动、组织优良畜种推广赛事、开展“防蝗虫保丰收 助农增收践初心”活动等一系列标志性工作举措。日喀则及各增收攻坚县、特别是地震受灾县深入实施农牧民增收攻坚行动,认真落实自治区制定的“1·07”定日地震灾区农牧民增收工作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前方指挥部专题会议,强调要结合灾后重建促进就业增收。阿里地区聚焦“人—地—产”结构性痛点,推进“就业端—产业端—资产端”三端联动,普兰、日土、革吉、改则等县配套本级增收政策措施,围绕青稞种植奖补、公益性岗位开发、“迎大庆 惠民生 促增收”以奖代补、就业带动阶梯式奖励、牲畜出栏差异化补贴、饲草种植奖补等一些领域出台了单行文件。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狠抓项目带动就业,整合投资2.4亿元统筹实施涉农项目38个,今年开展1500户乡村住房质量提升“春风”行动;对非以工代赈类项目明确劳务报酬标准,对分散采购限额标准(1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及服务项目,由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价中按不低于10%约定相应劳务报酬,这样的资金都可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昌都市左贡县立足资源优势、聚焦脱贫人口,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集种植、酿造和销售于一体的葡萄产业链,创新推出以市场带动生产的帮扶模式,借力厦门国企资源优势加快提升产品品质,通过“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基地”模式有效提升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那围绕全年增收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力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呢(林木同志回答)

答:三、四季度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加速期,对于稳住“三农”基本盘、确保完成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区农牧民增收上新台阶。一是狠抓产业促增收。下半年,是农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业增值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抓住机遇期努力打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攻坚战,下大力气抓好秋冬季农牧业生产,坚决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好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和各类示范创建项目引领助推、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加工转化和产销对接力度,加快重大战略保供基地建设,以一产增加值、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两个增速10%以上和粮食、蔬菜、肉奶三个产量100万吨以上强力支撑农牧民增收。充分发挥农牧业多种功能、挖掘农牧区多元价值、激发农牧民多维思路,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鼓励群众就近就便参与乡村旅游服务、综合农事服务、新型物流、电子商务、开发大食物来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想方设法搭台子、拓路子、富脑子,通过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融入统一大市场培育更多更新的产业增长点。二是狠抓政策促增收。当前,区市县三级针对性、特色化政策体系和支撑格局已经形成,可以说今年的农牧民增收政策环境前所未有。我们将把工作重心由政策谋划出台向推动落实落地转向,及时规范地将增量资金精准兑现到群众手中,适时评价政策落实效果、倒逼资金绩效管理,下大力气提升既有存量政策落实绩效,同时按照“补到户、奖关键”的要求,切实提高存量政策的指向性、时效性和精准性,加快资金执行进度。三是狠抓就业促增收。紧盯年度就业目标,重点强化就业形势监测,优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对接,努力提升组织化转移就业水平,把就业的工作重点逐步由增加人数转向提高长期就业稳定性和个体就业技能及收入水平上,重点落实好今年下达的以工代赈项目计划,严格执行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规定,对全区537个适用推广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按清单逐项确保落实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四是狠抓改革促增收。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体系的意见具体举措、关于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随着国家收入分配制度和要素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财产性收入必将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新亮点、新动力。我们将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为抓手,重点解决好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和集体经济发展质效突出问题,加快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成果,进一步推动确权、赋权、活权,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深挖土地、资产、人力等关键要素潜能,保障农牧民切身利益。五是狠抓谋划促增收。今明两年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提前布局,把农牧民收入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统筹谋划一批可落地、有指向、支撑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同时结合乡村全面振兴期政策体系研究,超前谋划明年增收工作,研究提出2026年乃至“十五五”的增收措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林木副厅长和徐超处长给我们带来这么详进这么扎实的一组组数据和一项项政策,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了一幅农牧民增收的成果图和路线图,增收致富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坚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农牧民朋友们一定能迎来更加红火的日子,乡村振兴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再次感谢二位的耐心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