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9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2021-00001 文      号
发布机构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 2021-04-15 11:08:32

时间: 2021-04-15 11:08:32 来源: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背景色: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9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根据《预算法》和《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督促开展2019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藏财绩[2020]14号)的有关要求,我院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于2020年11月对我院2019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进行了自评。现将绩效自评情况汇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职能及组织架构

1、主要职能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恢复成立于1995年11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交流、农牧民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农牧科研机构。2019年,我院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现代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持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西藏高原农牧业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机构情况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下设6个职能处室,分别为:办公室、政工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科研管理处、农牧科技交流培训处、新技术引进与产业开发处。下属8个研究所,分别为:农业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草业科学研究所和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产品加工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分设种质资源、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畜牧、兽医、草原、蔬菜、花卉等37个专业研究室。

3、机构人员变动情况

2019年我院编制人数595人,主要是根据自治区编办[2010]52号、藏机编发[2012]99号文件批准。2019年全院年末在职干部职工521人,比上年度(505人)增加16人。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一是树立绩效财政理念,强化支出绩效导向。2018年度制定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继而多次聘请第三方或区外专家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培训,全院上下由“重支出、轻绩效”向“支出绩效并重”转变。二是加强全程绩效管理,增强资金使用约束力。坚持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立项阶段抓实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工作,反复对绩效目标进行论证,力争绩效目标描述清晰、依据充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绩效跟踪管理,运用绩效目标控制资金使用进度;项目实施中期和结题时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加强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注重重点资金使用跟踪问效,推动“用财有效”工作。三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把握绩效评价工作规律和重点,积极探索、创新绩效评价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资金绩效评价目标描述、评价方法、评价类型、评价依据收集体系,着力改进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提高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质量。四是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以运用评价结论改进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为目的,使重点支出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在可预见、可掌控、可约束的绩效管理基础上,提高资金支出绩效。

(三)项目预算及执行情况

2019年初结转项目资金14,015.48万元,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结转2,835.70万元、基本建设项目11,179.78万元;2019年度财政拨款项目资金12,912.30万元,包括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5,854.16万元、基本建设项目7,058.14万元。

2019年度项目支出15,139.63万元,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5,794.69万元、基本建设项目9,344.94万元。

本次纳入绩效自评的项目资金共计25,640.85万元(其中上年结转12,788.69万元),截止2020年10月31日实际执行数为18,398.39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支出9,548.11万元),总预算执行率71.75%,结转项目预算执行率73.78%,本年项目预算执行率68.86%。

(四)项目背景及主要内容

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主要集中在院机关及院属各研究所的日常运行项目、基建项目和科研项目。一是日常运行项目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审核的办法进行申报,确保了资金使用效果;二是基建项目主要围绕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如院士工作站,青稞种植、渔业资源、野生菌等繁育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对提升我区基础科研条件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我院属于公益类农牧业科研单位,长期从事农牧业科学研究工作,对科研项目的资金及绩效管理具有一系列成熟的管理规范,对我区农牧业科技研发领域与支持科技具有重要作用。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此次绩效评价,对我院2019年度项目资金到位、使用、管理以及取得的绩效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客观反映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指出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不断强化绩效管理意识,逐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导向性,切实将评价结论作为今后年度立项和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有力推进绩效管理科学化、效益化。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根据藏财绩[2020]14号文件的精神,我院于11月3日下发文件并做了具体工作安排:一是项目负责人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填写《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重点项目需有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二是下属科研所组织人员开展绩效自评审核工作,修订、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三是院机关各处室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由院计财处和科管处组织人员审核、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及重点项目需有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四是委托第三方对我院2019年财政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形成了绩效评价报告。

2019年我院项目绩效自评涉及项目共99项,包括以前年度结转项目21项(其中基本建设项目10项)、当年78项(其中基本建设项目2项)。

(三)绩效评价框架

1.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绩效评价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正公开。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按照规定公开并接受监督。

(3)分级分类。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绩效评价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根据以上原则,绩效评价遵循如下要求:

(1)在数据采集时,采取客观数据,主管部门审查、社会中介组织复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以保证各项指标的真实性。

(2)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提高评价报告的公信力。

(3)绩效评价报告应当简明扼要,除了对绩效评价的过程、结果描述外,还应总结经验,指出问题,并就共性问题提出可操作性改进建议。

2.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

本次绩效自评,各个项目组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目标设定考核指标和指标值,根据指标值重要程度设定考核分值,根据项目实际完成情况打分。

(四)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绩效自评工作从项目组的主观角度出发,设定绩效指标和考核分值,虽然也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复核,但难免出现避重就轻等情况,自评信息获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重大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尤为关注重大项目执行和开展情况,在普通项目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增加重大项目的自评复核工作。

按照通知要求,从本次绩效评价的重大项目中选择其中2项开展绩效自评,项目预算数为5800万元,其中基建项目-西藏农口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4000万元,累计支出数3098.26万元,完成预算的77.46%;拉萨裂腹鱼和墨脱四须鲃资源保护项目500万元,累计支出数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2019年我院重点实施了与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条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支持、农业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有关的项目,在推动农牧科技创新能力与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农牧区实用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特色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为提升农牧科技支撑发展能力和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参与自评的99个项目中,除个别项目外(不足5%)产出指标均已完成,较好的完成了立项之初设定的具体工作内容;产出数量符合预期、质量达标;时效完成情况一般,有待加强;财务成本指标控制较好,未发生违规违纪问题;预算执行率不高,有待加强。从效益指标看,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我区农牧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但是具体项目的效益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应用后确定推广。从满意度指标来看,项目的实施基本能够达到相关人员满意度,特别是农牧科研项目实施对农牧民种养殖户的影响,在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提高生产力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满意度较高。

经第三方评价,我院99项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完成,经费支出基本达到支出要求。但有3个项目偏离绩效目标,其中:草业所实施的《西藏农区主推豆科牧草制种技术研究》项目、资环所实施的《“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资金》项目、蔬菜研究所实施的基本建设项目《藏东南生态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项目》偏离绩效目标。

本次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共计99个,其中自评结果为“优”的项目71个、自评结果为“良”的项目23个、自评结果为“中”的项目3个、自评结果为“差”的项目2个。

其中选取的重大项目2个,自评结果均为“优”。

以上项目均填写《项目绩效自评表》,重大项目在自评表的基础上撰写《重大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详细情况见附件2:区农科院系统2019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聚焦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年来,院党委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以自治区开展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和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歌唱祖国”为主题的“七一”文艺汇演、在职党员进社区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全面推动各项党的建设工作再上台阶。

2.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我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整套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单位运行的根本措施。

根据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批复,各项目组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开展工作,职责明确,权责清晰。

3.科研工作能力突出

(1)聚焦主责主业,农牧科技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科技厅、农牧厅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19年我院共承担实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4项,项目年度科研总经费15,076.69万元,全力实施农作物、畜禽、园艺、牧草、土著鱼类等种业创新行动,大力加强青稞增产、牦牛育肥、绵羊改良、奶牛养殖、园艺种植、人工种草、农产品加工等与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兴旺相关的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应用,农牧业种业科技工作与农牧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实效,有力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

(2)聚焦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我院依托自治区科技厅支持的科技重大专项“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西藏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科技富民强县稳边”“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以及合作实施了“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等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一是青稞种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依托实施“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专项,在青稞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多性状分子聚合技术、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等青稞种业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凝练了青稞基因组演化与功能基因挖掘利用的科技成果,申报自治区科技奖一等奖。

二是特色家畜品种选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取得明显实效。实施“西藏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帕里、斯布、娘亚、查吾拉、九龙等5个牦牛选育基地的条件与功能,建立了4个核心群,选育牦牛923头,接犊育幼693头,成活率达98%,推广优良种牛795头,牦牛品种选育已步入规范化育种与优良种牛规模化供种的阶段,为我区牦牛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三是果蔬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的成绩。收集红景天、喜马拉雅紫茉莉、藏木香等濒危藏药材资源共16份,采集光核桃和柑橘等野生果树样品200余份。集成了适宜西藏6个地方辣椒品种的高效栽培模式。总结并示范茄果水肥一体化栽培、蔬菜基质营养调控、蔬菜有机栽培基质安全施用等技术。研制了葡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研究出苹果一年栽苗、二年试花、三年丰产的高产栽培技术。白肉灵芝、羊肚菌等食用菌连作与轮作栽培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认定马铃薯新品种“藏农薯1号”。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对全区七地(市)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鸡蛋、粮油作物等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并在农业部的安排下承担青海省水产品例行监测和重庆市的果蔬产品监测,共完成1382个样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五是农业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依托“科技富民强县稳边”科技重大专项,通过青稞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在边境地区示范推广阿里喜德白青稞、隆子黑青稞等地方特色及新品种4830亩,有效利用科技扶贫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助力29户脱贫致富。

六是草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依托实施“青藏高原嵩草资源调查与基因组学”专项,收集青藏高原嵩草种质资源32种开展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多性状分子聚合技术、功能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合作实施“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科技重大专项,收集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30份,筛选3种适宜生态修复的野生早熟禾品种;收集野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植物20种;为我区乡土牧草品种选育奠定了种质资源基础。引进饲用燕麦品种22个,筛选出适宜于海拔4550以上区域的优良牧草2种,即青引2号和青海444;引进多年生豆科牧草30个,筛选出优良高产苜蓿品种北极熊、细茎冰草、扁穗冰草和黑麦草,牧草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牧草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

七是鱼类繁育技术研究取得新的发展。新采集到鱼类标本35种。完成了兰格湖等30余个高原湖泊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明确了西藏卤虫资源分布广泛、品质优、储量大,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区珍稀鱼类资源黑斑原鮡人工催产和孵化与人工养殖有序推进。西藏特有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达到近300万尾,发放大量宣传手册,有效提升了科学放生的影响力,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种群维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是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科技重大专项,围绕区内特色资源,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工艺、资源评价及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研究等工作。攻克了糌粑香气稳定性控制及延长保质期等关键技术12项,为青稞加工产业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藏系绵羊肉分级分割体技术体系等制备技术12项,为畜牧产品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研发了糌粑威化(华夫)饼干、牦牛骨胶原蛋白多肽螯合钙胶囊等44种产品,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与品牌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研制了一种屠宰用胴体喷淋设备1台,开发了用于牦牛肉、藏系绵羊肉鉴别的远程登录和查询系统1套;同时,培养农产品加工技术人才14人。

4.工作效果明显

科研工作对提高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例如:高寒牧区开展放牧+冬春补饲+冬圈夏草的牛羊健康养殖与短期育肥技术示范55户;全年开展燕麦品种示范种植3130亩,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1400人次;单播绿麦草技术示范,实现亩产近2800公斤,可在高寒牧区大面积推广。新引进29个优质牧草新品种并示范推广7000多亩,户均增收3200元。初步掌握四翅滨藜、白刺、黑沙蒿的栽培技术。在退化草地的治理与植被覆盖度提高的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选育高产、抗倒伏、高产新品种(系)5个、审定优异新品种4个、认定新品种3个,青稞育种取得历史新成就。青稞新品系5171-7在日喀则、拉萨等市示范推广近1000亩,达到近450公斤,增产增效显著,深受农牧民喜爱;有力支撑了我区精准脱贫和小康社会建设。

科研工作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效果明显,多项科研公共平台,有效推广了农牧业新技术、新成果,提升农牧业科技含量。

我院作为区内农牧科研领域的龙头,持续推广农牧民培训、科技特派员培训,在边境地区、高海拔地区建立示范点、推广站等,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增收,推广农牧业新技术,提高环境承载力,为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绩效目标偏离情况

本次项目自评共计99个项目,自评结果在60分以下的项目共计2项、80分以下的项目共计1项。

(1)资环所实施的“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资金支出与绩效支出差距较大,偏离绩效目标;原因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藏审行报{2019}28号)的反馈意见,资环所“三区”科技人才经费使用存在“选派人员住宿发票和派驻地点不一致、绩效考核培训天数与考勤天数不一致、个别选派人员考勤和受训人员签到情况等必要票据单据不一致”等问题。为落实审计整改要求,资环所在立即暂停2019年“三区”科技人才经费的使用,并着手于整改工作。2020年,审计整改工作完成后,再进行2019年“三区”科技人才经费报销工作,因此经费支出严重滞后。目前,资环所已对2019年“三区”科技人才完成了审核,相关经费支出报销工作正在进行中。

(2)蔬菜研究所实施的基本建设项目-藏东南生态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项目偏离绩效目标,原因是试验示范区建设项目技术难度大,现代化程度高。且项目建成后,涉及试验和种植的有蔬菜、果树、食用菌等,对建造的温室或大棚的规格、类型等不同,加之,实施单位缺乏项目建设经验和技术、布局、工艺和规划设计参考,为使规划设计更加规范、科学和合理,建成后更具可操作性。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次深入全区各地调查了解温室或大棚的类型、结构及功能,并且反复地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延误了项目进展。此外,设计方案完成后报林芝市自然资源局审批过程中,由于设计方案与相关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偏差,蔬菜所按照要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并与林芝市自然资源局沟通协调,耽误了时间。

(3)草业所实施的《西藏农区主推豆科牧草制种技术研究》项目偏离绩效目标,原因:一是培训农牧民60人次,实际培训农牧民200人次,人数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培训时与本所内其他项目培训一起进行的,培训了2次,每次人员都在100人次以上;二是品种质量、播种质量均为80%,未达到净度、纯度90%的要求,主要由于清选设备方法较为落后,种子杂质较多造成;三是豆科种子生产了30吨,未达到34.5吨的目标,主要是2019年种植时间较当地时令气候提前了1个月,造成牧草生长生育期与当地气候水热条件未能匹配,牧草结实率低,且苜蓿为多年生牧草,当年不能制种;四是豆科牧草种子生产数量未达到目标要求,致使未能实现可持续的豆科牧草种子供给达到5年以上,截至目前已经为农牧民提供豆科牧草种子3年,农牧民种植豆科牧草积极性有所提高。

2.其他问题及原因

(1)预算完成率较低,结余资金较大,未发挥资金效益

2019年度我院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为71.78%,结余资金总量为11,788.14万元,结余资金较大,未发挥资金效益。说明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2)绩效管理情况

我院制定了绩效管理办法,在申报科研项目的同时申报项目绩效目标,也开展了项目绩效跟踪和自评工作,但未针对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3)项目管理情况

我院承接的各种科研和财政项目较多,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和流程,项目管理较成熟。目前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已经开始要求申报绩效目标,且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科研项目的绩效指标明确,且与项目申报、人员绩效考核等挂钩,科研人员重视程度较高,绩效工作开展较好。但一般预算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一般预算项目多为持续性,后勤保障等项目,绩效目标不易量化,执行过程中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考核结果应用性不强,项目负责人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建议和改进举措

1、完善预算编制工作,优化预算执行

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预算评审小组(预算评审小组成员应当包括会计人员、科研项目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在预算编制环节充分调研各方面因素,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全面、准确编制预算。细化预算,并督促各项目组严格执行预算进度,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引入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奖罚结合,控制预算调整率,控制结余结转率。

2、强化绩效管理意识

绩效管理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推向了新高度。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我区绩效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抓实绩效管理工作。做到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积极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增加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和绩效评价项目。对开展绩效管理较好的单位和项目给予奖励,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考核等次为“差”的,建立约谈机制,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就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约谈,将绩效情况与项目申报和项目预算挂钩,提高绩效管理重视程度。

3、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从我院现行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看,基建项目管理由基建办负责,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整个活动的进展情况,尚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办法;事业运行费项目涉及生活设施、科研平台、科研基地、科技项目管理、科技信息、科技文献等,绩效目标任务各不相同,目前未实行项目绩效分类评价,建议加强项目关键环节考核,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4、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既是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的基本前提,又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增强资金绩效理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使绩效评价结果得到充分应用,建议完善评价结果应用配套机制,扩大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公布范围,评价结果不仅仅是影响到项目预算资金的增减,也应与奖惩、资源配置、干部任用和岗位调动等相结合起来。

5、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项目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合理科学分工,从职能、权利、绩效考核出发,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通过制度约束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最后,加强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培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切实提升科研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和审核能力,从而保证科研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高度重视重点重大项目的实施,切实消除工作疏忽和麻痹大意思想,持续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认真抓好组织和协调工作,扎实做好实施方案和计划,克服困难和阻力,确保项目按计划、分阶段协调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附件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9年度项目绩效自评材料

附件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9年度重大项目绩效自评材料

附件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9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第三方审核报告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2020年11月20日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

//是否显示作废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