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 题 |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区直文物系统2024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的报告 |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25-02652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 | 2025-10-31 11:02:49 | |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区直文物系统2024年度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的报告
根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自治区本级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的通知》(藏财预〔2025〕43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安排,按照“谁申报、谁负责”,“谁使用、谁自评”的工作原则,安排专人负责汇总区直文物系统2024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现将开展2024年度区直文物系统整体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概况
(一)基本情况
1.部门主要职责职能。自治区文物局协调和指导全区文物保护工作;负责全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监督工作,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指导全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区考古工作,负责全区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工作,组织实施重大考古发掘项目;指导全区文物和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指导和推动全区文物和博物馆科技、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管理、指导文物和博物馆外事工作。
2.组织架构及人员。区直文物系统独立编制、核算机构数共7个,分别为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管理处、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文物鉴定中心和西藏自治区文物总店。其中行政单位为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和罗布林卡管理处为2家差额事业单位,其余4家单位均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2024年区直文物系统年末实有人数315人,其中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年末在职人数为20人、布达拉宫管理处年末在职人数为88人、西藏博物馆年末在职人数为99人、罗布林卡管理处年末在职人数为53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年末在职人数为26人、西藏文物鉴定中心年末在职人数为20人、西藏自治区文物总店年末在职人数为9人。
(二)当年部门履职工作任务
1.以守护文物安全为底线,持续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贯彻落实自治区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修订《西藏自治区野外文物保护单位看管人员管理办法》,部署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全区265处文物博物馆单位明察暗访41批次,下发安全督察检查单109份、督促整改通知书15份。建设尼阿底、杰顿珠宗等遗址文物安全保护管理体系项目,文物安全科防水平进一步提高。
2.以实施文物保护工程为重点,不断提高投入力度。“十四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列入文物保护项目24个,目前已落实9个项目共9422万元,在建项目进展顺利。2024年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共20个、总投资12431万元,较2023年(8个、790万元)翻4番。2024年自治区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共34个、总投资9600万元,较2023年(13个、9000万元)提高600万元。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2025年度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项目资金,向自治区发改委申报“十五五”项目。
3.以夯实文物基础工作为根本,不断筑牢文物工作根基。自治区层面和全区各地市、县区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人民政府副主席作出指示和工作部署,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印发系列配套文件方案,组建普查队伍107支1000余人,落实经费2627.9万元,完成省级试点及实地培训,普查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肯定。截止目前,全区已复查三普文物点3058处(总4277处),调查新发现点2027处。同时,结合实际自主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拉萨、林芝、阿里16县(区)115处(2986件/套)文物保护单位馆藏可移动文物登记建档和查漏补缺工作。开展拟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审核和现场核查工作。
4.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不断加强西藏文物工作保障。持续推进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作。为攻克修复技术难关,将贝叶经文物残片(碎片)及微生物样品118份、残渣样品5.11克移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用于科研分析。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拉萨召开三期项目座谈会推进项目进程,按照自治区财政厅要求积极开展单一来源采购前期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共下达项目资金11042.7万元,抢救性保护子项完成465函贝叶经病害调查,预防性保护项目完成古籍文物及贝叶经存贮与包装材料(囊匣)样品安全性评估、数据检测分析与对比实验,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244函贝叶经及277函重要版本藏纸古籍文献的高清扫描及后期处理工作。制定印发《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关于新时代贝叶经专业人才培养10年行动计划规划》。稳步开展古格王国遗址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主要领导视察阿里地区时关于“要加强古格王国遗址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编制《古格王国遗址保护规划》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多次赴国家文物局汇报衔接相关工作并邀请国家文物局相关领导前往实地考察指导,组织区内外权威专家、阿里地区有关单位研究申报事宜,正在扎实开展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协助推进拉萨老城保护与旧城改造提升工作,向国家文物局上报《拉萨古城保护与旧城改造工程规划》等规划和设计方案,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赴实地开展调研指导,多次赴国家文物局协调落实项目,后续将继续配合拉萨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挂牌建设寺庙文物陈列馆,赴全区30多处寺庙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调研,掌握实地现状及珍贵可移动文物保存情况。大昭寺、萨迦寺、扎什伦布寺等15个寺庙已建成体现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陈列馆并挂牌。
5.以“高原大考古”为依托,全面提升考古发掘研究能力。根据《西藏考古工作规划(2021-2035年)》,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实施温江多遗址等8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7个已完成。加强和规范重大建设工程考古工作,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基本建设工程考古管理办法(试行)》,配合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开展考古调查评估工作30项。参与自治区科技厅《青藏高原古代人群演化和考古文物谱系研究》重大课题研究,在北京召开2023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发布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发掘简报,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召开温江多遗址专家咨询会,切实加强考古研究阐释工作。
6.以挖掘红色资源为载体,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着手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编制《青藏线、川藏线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规划方案》,在昌都召开318川藏沿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讨会,邀请国家文物局领导出席,加强同四川省文物局的协调对接,目前正在编制调查方案、梳理沿线革命文物点、统一认定标准。申报《雪域丰碑—西藏革命文物展》参加第21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康藏轺征--国民政府代表刘曼卿史迹特展云展览上线。举办全区“红色故事我来讲”讲解员大赛。各地市积极对接援藏省份,策划引进革命文物精品展览。
7.以文物活化利用为目标,逐步拓宽文物资源转化通道。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成立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协会,制定《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区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接待人数近326万人次。全区年内共推出《抚远绥疆 卫藏永安——驻藏大臣文物史迹专题展》等各类文物展陈12个,组织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赋彩美好生活”等文博系列活动,在央视《探索·发现》播出《探秘桑达隆果墓地》两集电视片,制作推出9集高原文物守护者短视频,举办“小小讲解员”讲革命文物故事大赛及“行走的课堂”石榴花开在高原边境行活动,完成布达拉宫票务系统升级改造(网络舆情、投诉电话同比下降90%)。
8.以提升文物科研水平为支撑,协同推进文物阐释研究。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文物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落实2024年文物科研课题资金50万元,聚焦重点明确3个科研选题。积极参与科技部《贝叶经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关键技术类)》课题项目及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青藏高原新石器至吐蕃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构建”科研项目。2024年度举办17期“文博大讲堂”。开展西藏文物数据平台建设前期调研工作,恢复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科研和修复工作,开展阿嘎土改性材料研究等赋能文物科技保护。
(三)当年部门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加大文物资源普查和管理力度;积极开展文物考古调查研究;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文化遗产(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加大文化创业产品的研发;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加大文物安全监管力度;提升文物展览展示水平;推进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珍贵文物修复;文物研究与利用。
(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2024年,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和绩效管理相关工作要求,按照区直文物系统年初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照项目绩效目标,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偏纠错,履行监督责任。二是全面实施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2024年,区直文物系统在预算编报过程中对所有项目进行绩效目标编制,共申报项目73个,涉及金额41918.2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2293.79万元,非财政拨款9624.42万元。通过绩效目标编报,强化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压实局属各单位的主体责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三是深化绩效评价工作,突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通过刚性约束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完成项目支出(半年、一年)自评、开展重点领域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五)当年部门预算及执行情况
2024年区直文物系统财政拨款年初结转结余2758.27万元,均为项目支出结转结余;年初预算37347.1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8235.95万元,单位资金9111.15万元。全年执行数29159.3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6047.27万元,项目支出13112.12万元,全年执行进度69.56%。2024年年末财政拨款结转结余7785.18万元,均为项目支出。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实现情况
经汇总局属各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和自评报告,对照各项三级绩效指标,现将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如下:
(一)数量指标总体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覆盖地市7个,已分解下达7个;三级指标(2)对全区4468处文物点进行复查、全区新增文物点数量小于等于4468处,全年复查文物点4468项;三级指标(3)考古调查项目大于等于10项,全年考古项目10项;三级指标(4)出版宣传片数量大于等于2部,全年实际拍摄3部,超额完成;三级指标(5)文物数字化保护数量大于等于550点,全年完成文物数字化保护数量550个点;三级指标(6)出版文物刊物数量大于等于30篇,全年实际出版文物刊物数量30篇;三级指标(7)参观展览人数大于等于30万人次,全年实际参观人数高达75万人次。
(二)质量指标总体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刊物发行及理论文章质量大于等于98%,全年实际发行质量大于等于98%;三级指标(2)验收合格率大于等于98%,全年实际文物修缮、养护、改造验收合格率大于等于98%。
(三)成本指标总体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成本小于等于4044万元,实际投入3899万元;三级指标(2)预防性保护成本小于等于3301万元,全年实际投入3301万元。
(四)社会效益指标总体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持续提升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全年实际完成值属持续提升;三级指标(2)提升文物科技保护水平评价度,全年实际完成值属不断提升;三级指标(3)足额保障率等于100%,全年实际足额保障率等于100%。
(五)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扩大中小微企业增收创收率大于等于90%,全年实际增收创收率大于等于90%;三级指标(2)扩大就业率大于等于90%,全年实际扩大就业率大于等于90%。
(六)可持续影响指标总体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全年实际完成值属持续影响;三级指标(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全年实际完成值属不断巩固。
(七)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总体到位率完成100%。其中:三级指标(1)展览受众满意率大于等于95%,全年实际满意度大于等于95%。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无偏离绩效目标。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区直文物系统将持续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将绩效自评结果应用到推进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文物系统部门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文物系统拟将本次绩效自评工作报告正式签发后,在西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面向社会进行绩效评价信息公开。
特此报告。
附件: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是否显示作废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