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随着日喀则市把“生态珠峰”建设纳入全市发展的总体战略,生态建设与保护已成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随着日喀则市把“生态珠峰”建设纳入全市发展的总体战略,生态建设与保护已成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7年1至8月,日喀则市通过开展重点区域造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风固沙、义务植树等工作,共累计植树造林27.42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的绿化面积达234.43公顷。同时投资1140万余元,完成了城区新建11条道路的绿化项目。
走进雅江北岸嘎东生态林区,2年4月,桑珠孜区全体党员在这里种下的2万余株榆树,经过6个月的生长,迎风而立。据了解到,这些天,桑珠孜区东嘎镇藏东村的群众正在给林子进行冬灌,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树苗的存活率已达90%。
藏东村村主任拉巴次仁既是这片林区的义务护林员,也是林区的管理员。今年52岁的他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往年到了这个时节,早已是风沙漫天,可今年却未见风沙的迹象。植树造林能够改善人居环境,这成为了群众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的最重要原因。
“以前,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如今,环境保护方面意识不断增强。”拉巴次仁说,这几年,村里依托生态林搞起了绿色经济,建起了“生态林卡”,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乡亲们也尝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甜头。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并要求我们一定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环境,我们东嘎乡已经尝到了绿色经济的甜头,林卡收入逐年增长,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今年我们累计种植各种树苗2万余棵,明年我们还将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计划在204省道沿线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力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桑珠孜区东嘎乡党委书记杜忠亮说。
近年来,日喀则市城市绿化正在以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环抱这座高原古城。虽天气已经转冷,但在市区的各主干道依然随处可见绿树葱葱,绿地茵茵的景象。
随着“六城共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建设美丽日喀则、绿色发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这五年以来,日喀则市绿化面积增加了,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平时外出散步,感觉心情很舒畅。”市民晋美说。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生态珠峰’战略,加快实施‘奋力建设美丽日喀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重大生态工程,积极开展防沙治沙、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工程,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前沿区建设,真正让生态林‘保起来’、城市林‘绿起来’、景观林‘美起来’、经济林‘富起来’。”日喀则市林业局局长桑珠旺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