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地市动态
阿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力求高效有效实效
2018年02月15日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近年来,阿里地区始终坚持以“创建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为抓手,着力创新学习方式和活动载体,真正把解决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思路、途径、载体和方法,积极营造“在学习中提素质、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学习中惠民生、在学习中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活化形式,打造高效学习教育平台

农家书屋,一个不算太大的地方,却将精神食粮输送到了农牧区不同需求的人群中,他们的生活因此更充实、更富裕、也更幸福,为解决农牧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由各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兼任书屋管理员,遵循让农牧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原则,通过走访入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分析借阅登记的方式对农牧民群众阅读需求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调研结果来看,借阅量较去年增长35%,各县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向各村(居)农家书屋发放政策解读本、科技兴农读本、农牧业技能读本等惠民惠农书刊近2万余本,并由村(居)党支部 第一书记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利用各方资源组建宣讲团和县乡流动党校。

2017年以来,阿里地委组织部搭建手机“小空间”做足学习“大文章”,切实做到从“学、考、管、评”四个维度全面助力党建工作,充分利用党员教育手机APP和党员小书包,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开展“学原文、广答题、谈体会、做表率”活动,引导全地区党员干部自觉学党章党规,进一步坚定党员意识。同时,为全地区党员干部激活党员小书包,要求党员干部每天5分钟进行微答题、每月把撰写的心得体会粘贴到个人空间。目前,采取“大数据+小书包”“互联网+党建”模式,注册机关“党员小书包”8000多人次,为农牧民党员发放“党员实体小书包”7900多件,用好“微课堂”“微党课”等远程教育平台,点播量达到1万余次。

致力创新,创造有效学习活动载体

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三类重点人”,以开展“树形象创一流队伍·树作风创一流业绩”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开设每周讲堂17次,外派挂职锻炼1人、选派学习培训26人,抽调跟班学习21人,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有效减少了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坚持以“忆党史、感党恩”为主线,启动“文化活动月”,组织各行各业搜集、整理、撰写自己身边的红色革命故事,记录身边革命先辈事迹,汉、藏文书法和绘画,以及主题鲜明的照片。目前,挖掘红色小故事5个、书法作品18幅、摄影作品21幅。

农牧区党组织紧贴党员实际,以提升党员实践能力、业务水平为重点,运用跟班学习、基层锻炼、挂职锻炼、上级调训、外出学习、委托培养、技能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技能大比武”“双语双学”等活动,组织党员集体学习1800余次,专题讨论426次,知识竞赛3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20场次3652人次,逐步完善党员干部实践锻炼机制。

噶尔县狮泉河镇加木村党支部书记索南在一次演讲中说道:“通过参加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后,丰富了自己知识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用学来的知识带领贫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

固化成果,建立实效学习管理机制

《党章》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每一个党员都要接受党的纪律约束,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建立定期党员学习日制度,健全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机制,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进一步在党内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加强廉政建设,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同时,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根据职务和工作的特点,依据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员按时参加会议、积极承诺践诺等基本履行情况以及日常表现,对机关党员进行考核,并将党员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种类别,对“能岗不适”或党建工作连续两年居于末位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组织调整或约谈问责。

阿里地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读好书、提素质”活动,每年向党员干部推荐1至2本学习书目,系统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有50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1至2篇读书心得体会和1篇调研报告。

日土县东汝乡松西村农牧民党员旦增在记者采访中说道:“自从学习了惠民政策之后,深刻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