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旦增玉珍)近日,在山南拉玉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关键环节——GIS(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安装建设中,国网山南供电公司凭借自身实力,首次独立完成 GIS 设备安装工作。面对高原独特的环境条件以及设备安装对无尘化的严苛要求,该公司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达成安装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双重提升,为高原变电站建设贡献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本土化”成功经验。
全方位防尘管控
严守环境安全防线
为确保 GIS 设备安装环境的无尘化,国网山南供电公司对安装区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改造。在阻断外部扬尘方面,工作人员采用双层密封条对窗户进行固定,利用发泡胶填充缝隙,从源头上切断外部扬尘进入安装区域的通道。同时,铺设防尘地板胶并对接缝进行密封处理,有效控制地面扬尘的产生。
在人员和材料进入安装区域的环节,公司同样设置了严格的防尘措施。在入口处设置配备初效 + 高效两级过滤系统的风淋室,所有进入安装区域的人员必须经过 30 秒的强制吹扫,并在专人监督下规范穿戴连体防尘服、鞋套等防护装备,确保人体携带的灰尘“零带入”。对于材料管理,小件物品被妥善存放在专用防尘工具箱内,大型设备在进场前则在封闭区外完成拆包和擦拭工作。每日作业结束后,工作人员还会同步开展吸尘清理和废料清运,真正实现了安装全流程的防尘无死角。
安全防护再升级
构建标准化作业模式
在安全防护方面,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双层防护 + 分区管控”的模式。在电缆沟防护上,铺设了厚度达 4cm 的玻璃钢格栅,这些格栅能够精准匹配沟槽尺寸,边缘固定牢固,既满足了人员走动时的承载需求,又有效杜绝了踏空风险。在此基础上,全场还覆盖了地板革地塑,并加强了卫生清洁工作,为施工人员打造了一个安全、洁净的作业面。
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施工区域被划分为吊装、对接、试验三大专区。在吊装作业中,安排专人进行指挥,确保吊装过程的安全和准确;在试验阶段,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制度,对关键工序进行全程记录。通过这种责任到岗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期间实现了零坠落、零划伤事故的优异成绩。
低成本模式
树立高原施工新标杆
通过实施“封闭环境 + 风淋除尘 + 地面防护”的组合措施,国网山南供电公司在 GIS 设备安装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检测,GIS 气室内部的灰尘颗粒数较常规施工减少了 80%,有效杜绝了因灰尘导致的设备返工问题。设备投运后的局放量、微水含量等核心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充分验证了防尘工艺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网山南供电公司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普通地板胶、标准化风淋室等常规材料替代高端设备,在降低施工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节约成本约 15%。这种“低技术门槛、高执行标准”的施工模式,为高原地区的电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