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论学习贯彻西藏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西藏日报评论员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西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发展的全局。西藏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破解瓶颈制约,在以交通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这为我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路不通,则百事难成;电不通,则百业不旺。”我们谈发展,谈招商引资,没有梧桐树是引不来金凤凰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投入,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以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打牢发展的根底。
2006 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西藏预计完成G DP290.3 亿元,增长13.2%,增速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连续6年实现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取得令人欣喜的“开门红”,圆满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而这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尽管如此,西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目前情况看,公路和电力仍是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西藏公路黑色路面为3288 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7.5%,墨脱县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还有部分县不通油路,部分乡镇、部分行政村不通公路。目前电力缺口达到5万千瓦,即使直孔水电站全部投入发电,最多也仅能满足两年的电力需求。因此,在今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西藏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破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破解瓶颈制约,在以交通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首先要建设好干线公路,延伸农村公路,积极支持铁路和民航建设。西藏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交通的滞后必然导致我们的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要想富先修路。一条路就是一个发动机,路不通我们的特色产品就卖不出去,企业就无法扩大市场,群众想有更多的收入也就比较困难。当前,我们要在现有的公路建设基础上,大力推进青藏、川藏、新藏等干线公路改扩建和县通沥青路建设。同时建设更多的“经济线”。要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的激励机制,采取政府投资、组织引导、群众投劳、适当补贴的办法,调动基层和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要全力支持铁路延伸线、阿里机场的建设,确保青藏铁路拉萨至日喀则支线和阿里机场尽早开工。通过所建设的项目带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破解瓶颈制约,在以交通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就要狠抓在建的,落实好立项的,谋划好长远的,搞好综合能源体系梯次建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无成果也等于不抓。能源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我们不能等到缺电了,才忙着建造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要有适当的超前意识。大力实施好三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善供电网络设施的同时,继续加强水能开发的研究论证,争取早日启动“西电东送”工程立项准备工作。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和太阳能、风能、地热发电,朝着“以水电为主、多能互补、集中与分散供电相结合”的能源格局迈进。
破解瓶颈制约,在以交通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还要积极加强水利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主要江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大县城所在地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切实加强通信、邮政和拉萨市区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让广大群众不断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
目标明确,贵在落实。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赋予西藏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成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