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新闻热评
西藏西部经济圈发展问题思考
2007年03月01日 来源: 作者:

罗拉

    西藏是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央关怀、全国人民支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昔日封闭落后的雪域高原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进入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只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坚持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开创新思路,用战略的眼光解决西藏当前的困难和问题,思考未来的发展大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西藏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但就区内比较,同样表现出不同区域间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不是直接反映在各行政区域间的差异,其更多地表现在片区地带之间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将长期存在,对全区协调发展和如期实现全区的小康目标都将带来较大的影响。西藏地区历来就由三块地带组成,本文撇开行政区域的概念,将其表述为:藏东地区、卫藏地区、藏西北地区。这种划分的基本特征和依据是按所处的地理方位来划分。比如,藏东地区主要包括昌都、林芝和那曲东部一部分县,而卫藏地区则是以拉萨为中心,包括山南和日喀则地区的大部分县以及那曲地区中部。本文所指的西藏西部地区除阿里地区7个县外,还应包括日喀则地区的萨嘎县、仲巴县、昂仁县、吉隆县,那曲地区的尼玛县、双湖特别行政区、班戈县、申扎县等共14个县和一个县级行政区。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因素牞西藏这三块片区地带也表现出区域间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存在着逐渐拉大的趋势。其基本情形是,西藏中部(卫藏)地区相对发展较快,具有交通相对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基础教育发展比较快等特点,具有今后较快发展的各种优势。藏东地区居中。而西藏西部地区则相对东部和中部是全区最广阔、最贫瘠、最落后的一块片区地带。

    自治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西藏划分为三个经济圈,规划了发展蓝图,这对西藏西部地区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应不失时机地调整发展思路,发挥优势,大踏步地前进,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中部和东部经济圈的发展。

    一、西藏西部地区的基本现状西藏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地处高海拔区,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平均海拔在4500 米左右。生活在这块高海拔区的人们依靠广阔的草地资源,世代将牧业作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繁衍生息,因而西藏西部地区历来是西藏牧业的主产区。目前,牲畜存栏数占全自治区存栏数的40%。同时西藏西部地区是西藏最大的一块片区地带,其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9%,而西藏西部地区的15个县级行政区域中50%的县又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边境县。

    西藏西部地区地处边远且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导致了长期的封闭,因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东部和中部落后。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滞后,人口素质低下,生产和生活依旧延续着原始方式,以能源和交通为主要瓶颈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西藏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西部地区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只有全区的10%左右,人均产值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2000 余元人民币。西藏西部地区由于地处高海拔区,气候寒冷、降雨量少,植被的生长期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因此生态极为脆弱。

    尽管西藏西部地区有其不少的劣势和不利因素,但是西藏西部地区的现状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其优势和有利的一面。首先,西藏西部地区是西藏的牧业主产区,有其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地资源,远离各种污染的侵害,形成了天然而广阔的绿色牧业基地,使其较高的实际价值更具广阔的开发前景。其次,西藏西部地区还是西藏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带,目前已探明的矿种中黄金、锂矿、硼矿、铜矿、铁矿等的储藏量均居全区首位。再次西藏西部地区广阔的无人区是我国珍稀动物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乐园,具有野生动物观赏、无人区探险等极好的旅游开发前景。与此同时,西藏西部地区有独具魅力的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自然风光和以古格王朝遗址、札达土林、神山、圣湖为代表的人文、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第四,在西藏西部地区15个县区中近一半是边境地区,边境线长,约占全区边境线的40%,是我国西南地区边疆稳定和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地区。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不仅历来就有民间边贸的传统,具有沿边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同时还具有如同藏东融入成渝经济圈一样,融入新藏经济圈的地域优势,这些都为西藏西部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二、西藏西部地区发展问题对策分析西藏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于藏中、藏东地区的成因有不少,诸如自然条件艰苦,因而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损失严重。社会经济发育程度相对较低,文教事业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地方财政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能源紧缺等等。诚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西藏西部地区的发展都具有制约因素。但是笔者认为,西藏西部地区的发展要抓住几个主要矛盾,逐步解决这些主要矛盾是西藏西部经济圈发展的关键。

    (一)立足西藏西部实际狠抓教育,是西藏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本

    西藏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下。“九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推行了“两有八○”(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小学,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的奋斗目标。“九五”末,全区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西藏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县未能与全区同步,原因是基础太差,资金及师资等硬件一时跟不上。目前全区均转向“普九”,而西藏西部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仍为了保质保量地实现“普六”,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的约束下而犯难。西藏西部地区由于基础教育长期落后,致使人均受教育的程度很低,以纯牧业地区为主的部分地区的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0%左右。教育的落后无论眼前还是长远对西藏西部地区来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西藏西部地区均属牧业地区,其基本的特点是居住的高度分散导致封闭。西藏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0.43 人,而不少牧业县的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以上,每平方公里只有0.2人的人口密集度。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之下,应如何办好西藏西部地区的教育,特别是西部牧区的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和平解放以后西藏西部地区现代教育开始起步,应当说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西藏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至今举步维艰。多年来,西部地区在不同年代采取了不同的办学模式。自1951 年至1982 年是从起步到“遍地开发”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低水平低质量的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时,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小学,如,帐篷小学、马背小学等等。1982 年全区对这种状况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布局调整,这个阶段的指导思想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几所像样的完全小学,因此西藏西部大多地区将原有的多个名目的小学一一砍掉,各地方组建数量一至两个不等的完全小学。当时这种布局的调整,确实起到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效益的目的,但是它的局限性是不能很好地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实际需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办学又向各乡村延伸,不少地方出现了摊大、管理较差、办学效益低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又在重复过去的办学模式。

    回顾这段办学的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是在西藏西部地区特别是牧业地区办学,必须立足当地,立足实际,不拘一格,坚持实事求是的办学方针。西藏西部的牧业地区牧民居住高度分散,这不同于城镇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农区,因此办学只能选择寄宿制办学模式。西藏西部地区特别是牧业地区办学一是要讲究质量效益,使更多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为当地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打基础;二是讲究数量效益,使更多的适龄儿童入学,遏制新文盲的不断增多。鉴于此种情况,西藏西部的牧业地区办教育不应摊大求全,而应追求一个既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实际需要,又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模式。因此,在西藏西部牧区办教育,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是其最佳选择。在其模式的选择上,牧业地区的乡镇不超过小学三年级的单班规模,而更多的集中在县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若干所小学都是可行的。选择这种模式的理由有四:一是在牧区办学其唯一的选择是集中办学,无论在乡镇还是在县城都应该是寄宿制学校,与其在乡镇办低水平的完全小学,倒不如集中力量在县城集中办学,以便于管理规范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集中在县城办学,相对于乡镇办学更有利于使学生增长课堂之外的知识,更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三是集中在县城办学,有利于整合教育管理人才,整合和优化师资队伍,集中教育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和规模效益。

    发展教育、狠抓教育是决定西藏西部地区今天和未来发展的根本。对西藏西部牧业地区来说,应当立足当地的特点,选择并应当允许选择最佳办学模式去发展教育,应当克服千篇一律,不切实际的做法。

    (二)以交通、能源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力推动西藏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西藏经济社会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运输成本的昂贵。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这种状况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对西藏西部地区来说虽能起到相应的缓解作用,但仍要高于西藏其它地区的运输成本。西藏西部地区均地处边远,因而交通的不便使西藏西部地区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是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瓶颈。

    目前,西藏西部与中心地带连接的主要交通干道有两条,一条是219国道,另一条是与219国道相连接的拉萨至狮泉河的省道(国狮公路)。改变西藏西部地区交通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维护并提高现有的两条公路的等级,使其继续为西藏的发展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应尽快筹划“安狮公路”的开工建设,或县县通油路与藏中经济圈连接。这对西藏西部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将西藏西部地区的主要干道与青藏铁路相连接起来,使青藏铁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带动作用,同时能够将其公路沿线的班戈、申扎、尼玛、措勤、改则、革吉等县带动起来,使西藏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低成本地进入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中去。从长远来看,不仅要搞好区内各主干道的连接,还要加强对乡村道路的投入。同时改善西藏西部至新疆的交通条件,除现有新疆、叶城至狮泉河国道外,筹划联合开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至安狮公路之间约500公里左右的连接项目。这样就形成了线线相连,以线串点的良好格局,使西藏西部地区不再因封闭而难以改变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贫穷落后面貌,为其与全区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打好基础。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西藏西部地区能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目前能源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部丰富且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增值价值的畜牧产品无法转化成商品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法解决其动力能源,导致畜牧产品基本处于贱卖原材料过日子的状态。对西藏西部地区来讲,解决能源问题是缩小差距的一个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解决西藏西部地区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以县城为主的城镇及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走水电发展的路子,人口集中度小的走光电发展的路子。这样既能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节约投资,又克服小型水电站布点过多过滥所造成的严重浪费现象。

    西藏西部牧业地区除了交通、能源两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制约着西藏西部牧业地区的发展,这就是牧民定居问题。近年来各级党政部门本着心系百姓,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建设了一批以牧民定居安居工程为主的民心工程,深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广大农牧民群众深感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目前各级党政组织已经意识到,牧民居无定所,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高度分散、一沟一户的状态,对西部牧业地区的发展带来的制约因素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是长期的,也是这些地区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搞好定居点的建设。建设定居点在方式方法上必须确立相对集中的原则,以解决牧民居住高度分散的问题。在选点上必须注重交通沿线,以达到交通的便利性。在投资上,通过扶贫搬迁和专项投入以及群众自筹资金等,采取集中力量个个歼灭的方法以克服撒胡椒面的现象。

    在较短的时间内如果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那么西藏西部地区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能如期与全区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反之就会拖全区的后腿。

    (三)尽全力发挥比较优势是发展西藏西部地区经济的核心

    西藏西部地区是全西藏重要的牧业地区,这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牧业。丰富的无污染的绿色草地畜牧业资源是其发挥比较优势的条件。将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化成更多的商品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流通中,是其发挥比较优势的出路。因此西藏西部地区围绕“绿色牧业”做文章,使牧畜产品最大限度地增值是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关键。

    从现状来看,西藏西部地区自身还不具备用工业的方式使畜牧产品增值的能力和条件,但是各级政府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促进互动合作。这是在现实条件下的一种正确选择,因此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拥有的较为丰富的原材料争取内地的资金,引进内地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方法,达到双赢的目的。这远比贱卖原材料过日子或者无限期地等待自身条件的具备要来的快捷和实在。从长远来看,在方法的选择上,以交通相对便利的中心地带为核心,形成合力,发挥规模效应带动片区地带经济,为逐步实现优势产业规模化打基础。这远比小打小闹,各自为政,更具长远效益和利益的最大化。

    (四)迈出结构调整实步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

    牧业是西藏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它在西藏西部牧业地区的三次产业的比重中约占90%,同样90%的人也从事牧业。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牧业在这些地区的主导性和这些地区对主导产业的依赖度,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过分的依赖度形成生产要素的绝对集中,导致生产和生活资料中人均获取值和量的降低,因此当前这种结构显然不合理。西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当把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各产业间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三次产业间合理定位牞应当强调切合实际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进行合理调整的最终目的。因而必须巩固牧业的基础地位。在此基础上必须减少牧业人口,减轻第一产业的压力,由政府组织和引导转向城镇,转向二、三产业,组织培育服务与一产的相关产业和更多的经济亮点,使三次产业间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第二是对产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牧业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家家户户对饲养畜种讲究大而全,小而全。这种现象完全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因此对产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实际上是对传统方式的挑战,是一场革命。对产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目标上要做到两个面对,即面对市场、面对地域特点。市场上需要什么就饲养什么,并增加其饲养比量。根据地域特点适合饲养什么就饲养什么。要做到这些,当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组织引导和服务,这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必然要求。

    西藏西部地区目前相对落后,是一个弱势地带,需要更多关注,需要更多扶持。有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西藏西部地区必定迈出坚实的发展步伐。(作者系阿里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