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西藏乃至整个中国的编年史上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奋发有为的一年,极不平凡的一年。2008年,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继往开来、阔步前进的一年,是展我国力、壮我国威、傲我国民的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步伐的关键之年,是完成西藏“十一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攻坚之年。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抒望眼,前景辉煌而诱人;俯首思,任务艰巨而紧迫。面对全面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的历史任务,如何破解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答案无他,关键就在于要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西藏经济工作会议上阐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发展重点时,明确提出的“着力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西藏特色的优势产业”的要求,扎实工作,取得实效。
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重点是要牢牢抓住“特色”二字,围绕“特色”二字做文章。“特色”者,事物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色彩、性质、内涵、风格也。与众不同,所以才有特点;有了特点,才有优势可言。依托特色、发挥特点,靠特色辟蹊径,以特点为突破,将“特”这一潜在的、尚未转化为效益的优势,通过开发与经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利益,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支撑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色发展之路的提出和确立,自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肇始,经过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不断完善、充实、发展、深化,已经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了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和纲领,是我们要始终遵循的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全球发展形势,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独辟蹊径的一条发展道路,而“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彰显西藏自身特色、切合西藏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指导,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具体化,二者在理论上一脉相承,承前启后、贯穿始终并需要我们牢牢把握的, 正是“特色”二字。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或曰“具有西藏特点的优势产业”,不是一句凭空臆想、毫无根据的口号。这一科学思路的形成和提出,有三个方面的现实依据:
首先,从西藏的经济发展现状看。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农牧业尚未摆脱原始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工业方面,基础薄弱,门类单一,技术落后,而且受到能源、交通、技术、资金、市场等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受限,不可能遍地开花;第三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也面临着起步晚、不完善、范围狭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从西藏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看,西藏高寒缺氧、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脆弱,破坏易、恢复难,而且生态及气候的改变对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将产生显著的、难以预计的影响。因此,任何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增长,都是短视的愚行,不仅代价惨重、得不偿失,也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决避免的错误方法和道路。
其次,从西藏自身的自然资源、悠久历史、独特文化等方面看,我们又有着很多优势。这些优势,恰恰隐藏在独有的“特色”之中——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绿色食品资源,价值高,潜力大,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好;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与人文景观,加上千姿百态、雄浑壮美的自然风景,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旅游开发潜力,为发展特色旅游提供了绝好机遇和绝佳场所;由传统藏文化衍生而出的藏医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成份、神奇的疗效,广受众人赞誉与信赖,是祖国传统医药的一支奇葩,更是可以科学开发、做大做精做强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这些,仅仅是西藏众多特色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沧海一粟。如此丰富的特色资源,要想将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转化成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之途,焉有别的选择?
第三,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看,沿海和东部地区,势头猛、步伐快,已远远走在了西藏的前面。西藏要加快发展步伐,迎头赶上,融入全国的发展潮流,参与竞争,优势何在?靠什么?靠与沿海和东部地区比基础、比实力、比资金、比技术?显然比不过人家。要想与人家在市场上一决高下,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西藏必须靠特色,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重点,特色就是效益,特色就是关键。有了特色,发挥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依托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既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框架下西藏发展方略的具体实践,也是西藏实际情况所催生的合理产儿,更是西藏加快追赶先进地区步伐、融入全国发展大潮的正确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立的立足西藏自身特点,发展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正是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重点与关键。
依托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定要把特色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经济,强化西藏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众所周知,由于受特色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和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在西藏发展特色产业,不可能小而全、大而全,遍地开花,什么都搞,否则,特色也就不成其为特色,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资源条件,选准选好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这其中,品牌战略至关重要。要引进、联合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与他们合作,共同参与西藏特色产业的开发和建设。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色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同样也离不开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力量整合,打破部门、地域界限,强化组织协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西藏特色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的另一个着重点,是要紧紧依托青藏铁路这一经济命脉,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产品求特、技术求新、质量求高、市场求广、规模求大上做文章,大力发展能够尽快形成规模、市场前景看好、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发展特色产业,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假如不辨主次、不分轻重,平均使力,眉毛胡子一把抓,遍撒胡椒面,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区分主次,辨明轻重缓急,确立重点,明确目标和步骤,尔后一步步、一项项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重点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全局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全局的成败。其地位和作用,恰如三军之帅,蛟龙之睛,正因为举足轻重,无可替代,故而必须牢牢把握,疏忽不得。
就西藏目前的现实而言,发展特色产业,应注重在以下几个领域实现突破和优先发展:
——稳步发展特色优势矿产业。西藏矿产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价值还是在战略价值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西藏矿业开发一直处在粗放、低效的阶段,主要以出售原料及初加工产品为主,消耗大,产值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因此,在特色矿业的发展中,应坚持大规模,注重技术先进型,鼓励低耗环保型,有重点地发展。要坚持走联合开发的路子,高起点、高标准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实现由主要生产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转变到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彻底改变西藏矿产业加工粗、赚钱少、开发慢,长期卖原料的局面。
——大力发展特色绿色食(饮)品业。要坚持起步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好”字当先,做好做大做强。西藏的绿色食(饮)品资源相当丰富,市场前景不错。以5100冰川矿泉水为代表的一批高原绿色产品,已经“墙里开花墙外香”,受到了内地乃至国外消费者和企业的青睐和关注,发展势头良好。但西藏绿色食(饮)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品牌不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突出。因此,在发展中要增强品牌意识和开发意识,加大品牌的研发、培植和开拓力度,振兴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借用名品牌。要通过整合、包装和推介,培育出若干在全国叫得响、影响大的知名品牌,通过主动对接、挂靠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打破常规,整合资源,实行一个品牌、一套措施、一个拳头向外打,提升绿色食(饮)品业的产业层次、品牌形象和竞争能力。
——积极发展特色藏医药业。要采取“传统加科技”、“集群式发展”的办法,切实解决好藏药“挂名高原不原产”的问题。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科研与企业联手、藏医和藏药并举、生产和流通并重,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藏药,促进产业升级。要加快藏医药园区建设步伐,加大藏药资源的整合力度,尽快启动藏医药集团组建工作,推动藏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是西藏可以而且应该大展拳脚的重点产业,也是西藏立足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特色旅游,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拓思路、善谋划,全方位、多渠道,使旅游业的发展既突出重点,形成规模,又遍地开花,提升效益,打破季节、气候、交通、服务等方面的瓶颈,使之成为生机盎然的“朝阳产业”,成为西藏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
在抓好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的维护和建设,一定要切实维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发展的目的,是要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美好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恰恰是富裕、文明、健康的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西藏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地位特殊,作用突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局”。保护好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发展好西藏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绮丽风光,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要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把西藏建设成为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美好的美丽家园和文明乐土。只有这样,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达到了目的,才有意义和价值。
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何为“改革”?就是把原有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不适应客观需求的部分改成新的、合理的、顺应形势要求的新东西;何为“开放”?就是破除封闭、禁锢、限制,积极与外界进行理性交流与互动,从而在学习与借鉴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古今中外,人类发展史上的诸多先例,从帝俄时代彼得大帝倡导的社会改革,到十九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从我国明清时期闭关锁国之策令国家陷入僵化保守、积贫积弱的泥淖,到1978年拨乱反正,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强势崛起……数不胜数的例子,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封闭必然落后,僵化决无前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一个机构,要发展进步,要繁荣兴旺,改革开放是唯一的选择。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有纪念意义的一年。30年的成功实践,在令举世惊叹的同时,也证明了一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诚如胡锦涛同志所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改革开放不仅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关键所在。时代车轮永向前,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新形势下,西藏没有理由例外,更没有理由落后,我们面临的改革开放的任务更加迫在眉睫。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促进各项事业向纵深发展。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辅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农牧区的改革、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以及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等诸多方面;开放的重点,则应放在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上。以开放促发展,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西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扎实实地构建起与全国同步,同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并以此为保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从而加快融入到全国发展潮流中的步伐。
依托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目标已经明确,前景非常诱人,任务十分艰巨。它需要的是认认真真的态度、扎扎实实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实干。只有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更新观念,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明确责任,才能在工作中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谋划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历史昂首向前,发展时不我待。昔有英雄夸父逐日,豪情盖天;今朝众人共创伟业,意气风发。只要我们携手而进,迎难而上,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将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实现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宏图伟业的目标,当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