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晚,西藏军区总医院医务人员对在地震中受伤的群众进行紧急救援。
山崩地裂,房屋垮塌,9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
江河垂泪,群山呜咽,羊易村800多受灾群众在召唤。
……
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拉萨当雄县发生6.6级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压不倒英雄的西藏各族人民。
抢救!抢救!抢救!
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声令下,400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星夜疾弛地震灾区,开展生死大营救;上百名白衣天使从拉萨、当雄、堆龙德庆县等地奔赴灾区,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近150名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挖废墟,抬担架,寻找和营救一名名被困的受灾群众。在拉萨当雄地震灾区,高原各族儿女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众志成城抗击地震灾害的壮歌。
人民军队:危难之时为人民
走进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顶救灾帐篷附近,都活跃着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的身影。
“没有人民解放军,就没有我一家人的团圆!”羊易村一组受灾群众索巴告诉记者。
10月6日下午16时30分,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顷刻间毁掉了索巴家的8间房屋,他的母亲和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里。
正当他心急如焚地在土堆里用双手寻找自己亲人的时候,拉萨警备区的80名官兵如同天降,有的用铁锹刨土,有的几个人合力搬动压在老人身上的横梁……10多分钟时间,就把索巴一家6口人救了出来。
“虽然天灾无情,但我却真正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家人的平安,让72岁的索巴老人热泪盈眶。
人命关天,顾不得急行军的疲劳,参加抗震救灾的所有官兵立即投入紧急救援。
7日凌晨,记者在羊易村二组看到,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在救灾现场忙而不乱地帮助受灾群众抢出被埋在废墟中的物资。
解放军驻藏某部李参谋告诉记者,他们是6日晚22时15分赶到羊易村的,村里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很多群众在自家门口等待救援。他们分组开展搜救工作,挨家挨户询问灾情,在废墟中救出7名受伤群众。
7日凌晨3时30分,西藏军区总医院68名医护人员赶到了羊易村,带来了受灾群众所需要的心电图、8辆救护车和价值10万余元的药品。
看到受灾群众正等待救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一声令下,所有医护人员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困乏,迅速投入到救治伤员的战斗中。
截至7日晚,救护人员已运送12名伤病员到军区总医院救治。通过搭建野战救护所,所有一线医护人员的脚步走遍了格达乡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义务巡诊110多人次,受到灾区群众的赞扬。
6日晚,由于没有电和照明工具,给救援带来很大不便,医护人员非常着急。
西藏地震灾害救援队的官兵迅速出动,打开了抢险救援车的所有照明工具,抢救现场顿时一片光明。
……
时间已过72小时。提起“金珠玛咪”,提起亲人解放军,灾区人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灾一线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灾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迅速带领工作组赶赴灾区。
在通往灾区格达乡至羊易村的路途上,一处山体滑坡阻断了道路。
秦宜智果断决定,在无法通信联络的情况下,原路返回10余公里外的格达乡政府,用手机与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请求支援,迅速打通生命通道。
6日晚上20时,刚刚赶到震中羊易村的秦宜智立即召集当雄县和格达乡、羊易村的党员干部,询问灾情,安抚受灾群众。
晚上21时,由秦宜智担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成立,5个由县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迅速赶赴羊易村5个作业组,抢救伤员,调查了解灾情。
晚上24时,秦宜智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情况。而此时,通向灾区的道路已全部打通。
7日凌晨3时,所有重伤员全部送到西藏军区总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救治。
7日凌晨4时,前线指挥部、临时抗震救灾医院全部搭建完毕,大批救援物资陆续抵达,通信、照明等设施开始发挥作用……
这一夜,秦宜智没有合一下眼,没有喝一滴水。
当夜,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一行也风尘仆仆赶到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与先期抵达的秦宜智汇合,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7日一大早,孟德利就走进受灾群众中,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并深情地对他们说,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定会全力救治受伤群众,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让灾区群众不挨饿、不生病、不受冻,让受灾群众深受鼓舞。
基层党员干部,是抗震救灾中的中流砥柱。
6日下午16时30分,格达乡羊易村党支部书记扎拉家的房屋瞬间倒塌,他的母亲和孙子被活活埋在垮塌下来的废墟里。
正在两公里外收割牲畜越冬饲草的扎拉一看情况不妙,急急忙忙赶回村里,召集村里青壮年迅速开展自救。
1个多小时后,当他与其他人救出了大部分被困群众后,一名群众提醒他:“书记,不知道你家里的情况怎么样,你赶紧回去看看!”
此时,扎拉才想起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和不足3岁的孙子。
当他赶到家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堆废墟。而母亲和孙子,在被乡亲们救出后,已经离开了人世。
“死去的人已经没有了生命,活着的群众我们要赶紧营救!”抹去夺眶而出的眼泪,扎拉又召集乡亲们投入到搜救被埋群众、抢救伤员的队伍中。
6日下午17时30分,在羊八井西藏地热电厂工作的40名党员干部职工接到救援命令赶赴地震灾区。
“因为通往灾区的道路中断,我们只好徒步急行军,在晚上20时30分赶到震中羊易村开展救援,先后从废墟中救出了4名受伤群众。”共产党员、电厂职工蒋勇告诉记者。
地震发生后,当雄县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并积极开展搜救工作。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召开抗震救灾现场办公会,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县机关抽调60名党员干部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赶赴震中羊易村开展搜救工作。
……
在群众需要的时候,赶赴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白衣天使:用爱心托起生命
地震发生后,格达乡灾区数十名受伤群众,生命危在旦夕。
为让受伤的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在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西藏阜康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当雄县人民医院的上百名医护人员迅速赶往灾区。
6日晚20时,格达乡通往重灾区羊易村15公里处,一处山体滑波上千立方米,减缓了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灾区的进程。
当雄县人民医院外科的5名医护人员心急如焚,因为他们知道,就在10多公里外,灾区的同胞多么盼望他们快点到来。医院院长巴桑心生一计:何不加大马力,让救护车从沼泽地通过。
在巴桑的坚持下,所有医护人员全部下车推车,虽然大家被溅得全身是稀泥,虽然大家都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是,这一“冒险”行动获得成功。20时30分,他们成为了第一批抵达灾区的医护人员。
24时,看到一位位受伤群众通过自己的救治延续了生命,巴桑等医护人员都认为他们的“冒险”很值得。
当医疗救护处于关键的时刻,6日晚22时,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风驰电掣赶到震中羊易村。顾不上天寒地冻,6名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救援大军中开展救治工作。
望、闻、问、切,诊断步骤井然有序,配药、扎针、包扎、护理,每一步都没有落下,通过拉萨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检查,已有10余名伤员通过救护车送往拉萨救治。
“当时,我正在羊圈中放干草,突然一阵剧烈晃动,我家的房子就倒塌了。”羊易村二组的牧民丹增曲扎用颤抖的声音告诉记者,他弟弟的儿子在此次地震中身亡,他的母亲顿珠卓玛也在地震中受伤。
“但是,不幸中的万幸,我的母亲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看到母亲6日晚22时就得到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救治,丹增曲扎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
地震,给羊易村牧民带来了损失、恐慌和不安;救助,又让羊易村牧民深切感受到安慰、温馨和温暖。羊易村村委会主任多布吉告诉记者,灾后72小时,羊易村灾民全部搬进温暖、舒适的救灾帐篷,许多人家已经生火做饭。虽然一些失去亲人的群众心情沉痛,尽管还有余震,但大部分受灾群众的情绪稳定,生产生活逐步在恢复正常。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在坍塌的废墟中努力抢救被困人员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手,一张张疲极困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