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新闻热评
改革开放30年日喀则交通事业发展综述
2008年11月28日 来源: 作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地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日喀则地区公路交通事业也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迅速。

    公路养护逐步规范

    从1978年起,日喀则地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逐步清晰明确。每年度对所管养公路进行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扭转单纯注重路面的单一局面,做到检查路面为主,全面考核,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日喀则地区以养护为主,使公路大中修工程和文明样板路建设有所加强,同时,日喀则地区特有的砂土路公路养管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使不少公路达到路面平整、路肩坚固、边沟畅通的砂石路标准。

    进入21世纪,日喀则地区进一步深化公路养护改革,围绕人事、用工、分配三方面,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机关经费为主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建养并重的交通公路新理念逐步形成。

    30年来,日喀则地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逐步加强。目前日喀则地区下设江孜、亚东、岗巴、萨陈、加加、吉隆、卡嘎、桑珠孜8个公路段,共设有41个道班,25个工区。全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2618.128公里。现在地区公路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日喀则市为中心,通往拉萨、山南、阿里,邻国尼泊尔,以及地区18个县市,以G318、G219为主干线,以省道为骨干,以县乡公路、专用公路、边防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

    公路建设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日喀则地区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善地区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等状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新建和改建。

    1992年,交通部下达批复同意中尼公路柳区至中贝段整治并改建工程,1993年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竣工;1996年,在南木林县修建了县城至艾玛岗渡口等三条县城通往乡驻地的公路及其他不同等级的乡村公路;1997年,开始维修和改造定日县中曲线和扎大线两条公路;1999年,实施S203线南木林至克古拉山段公路建设。

    2001年至2007年,日喀则地区实施第一条农村公路项目曲美至岗巴公路一期工程、卡昂油路重点项目及曲美至岗巴公路二期工程等农村公路项目、日喀则至谢通门通县油路等重点项目及仲巴县城至琼果乡公路等农村公路项目、中尼公路日喀则至拉孜段等重点项目及白朗者下公路等农村公路项目、S307线浪卡子至江孜公路等重点项目及南木林县湘河大桥及引线工程等农村公路项目。

    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中,目前已经有11个县(市)通油路,有1个县(聂拉木)的油路正在建设,2个县(昂仁、仲巴)连接干线的支线油路已经完成。到2008年底,全地区203个乡镇、1757个建制村中将会有186个乡镇、905个建制村达到公路通达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

    改革开放30年来,日喀则地区交通部门以创建和谐交通为目标,紧紧围绕地区中心工作和全区交通改革、发展任务,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地区各公路段工区开展“文明道班、标准化道班”创建活动,新创的文明道班有亚东段44道班和江孜段42道班等5个道班;标准化道班有萨陈段9道班、卡嘎段4工区等6个工区和道班。

    地区交通局先后被国务院和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全国工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涌现出达娃卓玛、尼苍、达瓦次仁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区巾帼建功标兵、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及全国双百佳养护工人嘎玛伦珠、“铁姑娘”普尺等先进个人。

    同时,为解决一线职工的后顾之忧,经多方筹措,修建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的日喀则地区交通系统养护职工子女食宿站;组建日喀则地区交通系统待业青年施工队;修建交通职工安居小区工程,解决近两百户一线道班职工家庭的居住难问题;为各公路段修建温室,解决养护工人的吃菜难问题。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