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一位快递小哥口中得知:一种“到付快递”的新骗局悄然而生。该骗局利用少数市民警惕性不高和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四处行骗,使不少人蒙受损失。
据这位颇具正义感的快递小哥介绍,在他平日派送工作中,这些“来历不明”的到付包裹总会时不时出现,物品大多以手表、礼品、充值卡等为主,需要收件人付款才能签收。虽然大部分收件人之前并没有网购相关商品,但由于包裹上的姓名、地址和电话与收件人个人信息完全吻合,且货款大多几十元,一些市民往往误以为是家人朋友寄来,或出于好奇便签收付款,打开包裹后才发现收到的商品根本不值所付的货款,上当受骗。其中,有人收到过价值一百多元的“品牌手表”,但往往第二天就无法正常使用;更多的人收到的是无线网卡、3D眼镜和充值卡等实用的小物件,但开箱后才发现基本无法使用。那么,收件人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的呢?这位快递小哥介绍说,不论网购还是寄件,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商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窃取贩卖。而一些不良商家取得用户信息后,委托快递公司代收费用,给消费者邮寄价值远低于“到付款”的包裹,以获取利润。
对此,一方面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不贪图小便宜,谨慎对待“到付快递”,确定自己是否购买了该物品,如果不是自己网购的物品,且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大家要果断拒收。另一方面,不要因为金额小就姑息这种欺诈行为,一旦发现自己受骗,应及时报警,虽然消费者遇到的是小金额欺诈,可能不会被立案,但会被记录在册。采用这种手段的邮件往往是批量进行投递的,如果数额巨大则属于刑事犯罪,公安部门可以并案处理。
据了解,我区目前各类物流快递企业已达30余家,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59亿元,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物流快递开始成为一些诈骗和违法犯罪的高发区。监管滞后造成物流快递侵害群众财产案件频发,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需要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为封堵物流行业监管漏洞,西安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物流寄递犯罪侦查支队,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或许对我们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