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才能发挥好;党员作用发挥好,群众才有“主心骨”。
昔日“脏、乱、差”的落后村庄,变身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过去倒数的贫困村,成为全乡第一个脱贫村、“西藏江南”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林芝市巴宜区首个“户户党员村”色果拉村,积极探索“支部+党员+家庭”基层党建模式,支部管党员,党员抓家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支部+党员+家庭”,体现了色果拉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不忘党的宗旨、做群众贴心人的公仆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色果拉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卖掉了年赢利近10万元的客运线路车,把家里的地交给姐姐耕作,自己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党的富民政策、科学种养实用技术,打破等靠要的落后观念,先行先试,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风向标”。
“支部+党员+家庭”,体现了色果拉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善谋富民之策的责任担当。色果拉村地处雅鲁藏布江畔腹地,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和优势并不明显。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千方百计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法,制定了以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为重点的村集体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寻找发展新路子,创造性地把“双联户”模式运用到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中,先后发展起藏鸡、绵羊养殖和大棚蔬菜、核桃、苹果种植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部+党员+家庭”,体现了色果拉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严守廉洁操守、做群众言行表率的楷模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组织。“党员廉政通道”“党员固定活动日”,不仅反映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基本要求,也折射出做思想解放的先锋、做严守纪律的楷模、做踏实干事的示范的强烈使命感。家里,他们是过好今生幸福生活倡导者;村里,他们是社会新风尚的引领者。发展村集体经济、“小康示范村”建设、“党员义务消防队”,他们始终冲在第一线,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基层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我区,如何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色果拉村探索“支部+党员+家庭”的先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