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新闻热评
推进支付系统建设 改善西藏金融支付服务环境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随着西藏经济金融发展不断深入,金融支付体系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带领全区金融系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各自总行的工作安排,大力推进支付系统建设,不断改善支付服务环境,切实保障支付体系安全运行,为促进自治区经济长足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银行卡产业不断壮大

一是以银行卡为载体的多功能卡种支付工具迅速发展,应用范围已深入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二是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迅速,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日益广泛,开放、竞争的支付服务市场基本形成。截至2017年6月未,全区电子支付客户达249.94万户,当季发生电子支付业务金额3368.55亿元,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1.04倍和15.62倍。三是在日喀则市岗巴县成功举办财政直补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试点工作,并逐步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等地推广。截至2017年6月末,已实现27项财政补贴通过银行卡发放到农户个人账户中,全区通过惠农卡发放的财政涉农补贴达42.87亿元。四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支付机构在G318、G219、G109等旅游朝圣沿线布放POS机具等金融服务设施,积极打造“最美国道”,切实满足沿线游客和农牧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五是在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成功试点“校园一卡通”,积极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截至2017年6月末,一卡通发卡量已超过6000张,有效融合广大师生在校内刷卡消费、金融服务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六是在各市(地)推动建设“刷卡无障碍示范街”11条、“旅游刷卡便利店”和“口岸刷卡直通车商户”200余户。

二、移动金融新模式横空出世,支付服务方式实现多元化

一是先后受理银联支付和通联支付在全区开展助农取款业务申请,丰富农牧区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目前已有两家支付机构参与到农牧区支付环境建设中。二是深化农牧区金融服务环境建设与移动金融相结合,以“掌上银行”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农牧区移动金融服务新渠道,在那曲地区那曲镇达嘎多村挂牌成立西藏首个“掌上银行村”,有效推动“移动支付进牧区”和打通农牧区支付“最后一公里障碍”活动正式落地实施。三是探索“电子商务+助农取款”模式,建设以助农取款点为依托,叠加农牧区电商功能的“金融电商惠民服务站”授牌仪式在山南市扎囊县隆重举行。此举为本土电商提供了结算落脚点,优化了农牧区商贸活动结算渠道,发挥功能互补合作优势,促进农牧区金融服务和社会经济双向发展。

三、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速度迅猛,农牧区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向自治区政府和财政厅报送专题报告,为农牧区金融网点、自助银行及每个行政村的首个助农取款点争取一次性财政补贴,为深化助农取款服务点布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会同财政厅、农行深入林芝、昌都五县一区实地调研,推动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的意见》(藏财金字〔2016〕41号),为助推农牧区金融服务环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三是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形成联合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从机具通信费用减免、场所提供及人员推荐、简化审批手续、服务点标识牌差别化管理等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有效降低农牧区助农取款点建设成本,加大农牧区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截至2017年6月末,累计开通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5489个,是2012年初的11.2倍;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覆盖4397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80.10%。其中,拉萨、阿里已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四是助农取款服务点使用率不断上升,“银行卡”成为百姓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截至2017年6月末,助农取款服务点交易笔数18.2万笔、金额6.62亿元、点均交易金额12.06万元,分别较2012年末增长数百倍。

四、金融服务空白点逐步消除,普惠金融发展基础得以夯实

一是牵头成立“改善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改善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和银行,不断加强沟通协作,切实履行各方职责,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牧区支付结算薄弱点和优势点,找准突破口,着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二是印发《西藏自治区改善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三年规划(2013-2015年)》和《“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支付体系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进一步明确各金融机构要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开发适合农牧区不同客户群体的结算产品,将现代化支付服务方式用电子化服务手段向农牧区充分延伸。同时,代自治区政府拟稿《全面推动西藏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实施意见》(藏政办函〔2017〕50号),将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加大基层农牧区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提供持续动力。三是发挥基层网点优势,解决群众取款难问题,促使全区90余万农牧民群众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在2015年底前完成全区683个乡镇金融空白填补任务的基础上,今年3月末,已累计填补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3712个,下一步还将加强边境行政村金融服务工作,完成153个符合条件金融空白行政村的填补工作,为边境偏远地区农牧民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五、“金融综合服务站”成功创建,农牧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基本满足

为解决我区发展较快乡镇群众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支持问题,提高本土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在统筹各地选取条件成熟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基础上,创建了具有整合资源、功能齐全的“金融综合服务站”,将人民币反假、残损币兑换、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知识宣传等纳入金融服务范围,让群众足不出村即能享受到高效、便利的“金融超市”服务。截至2017年6月末,全区已建成“金融综合服务站”24个。同时,在林芝召开“西藏辖区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研讨会”,印发《西藏自治区金融综合服务站推广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拉银办发〔2017〕148号),明确要求以林芝经验为参考,结合各自实际,加快启动“金融综合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并逐年增加新设站点数量,努力构建覆盖农牧区金融服务供给网络,带动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