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新闻热评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06月24日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2019年以来,自治区民宗委以“民族团结地市县行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区营造了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在今后的民族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共建美好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进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拓宽互动交流渠道。结合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利用艺术团、美食节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民俗同尊、语言互学、生活同行、娱乐同享、和谐同创和各民族一堂课、各民族一家亲等群众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共庆一个节日、共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共讲一个故事、共品民族美食、共学民族语言成为普遍的生活场景,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要深化文化认同,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凝聚全党和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就是增进和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通过深度挖掘、大力宣传推广凡人善举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内涵,推动“最美现象”从“盆景”成为“风景”、形成“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深化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与传承,凝聚文化共识。进一步强化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引导人民群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各民族平等、珍惜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氛围,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

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要加强正确的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多讲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疆土的历史,多讲少数民族为巩固边疆、保卫祖国作出的重大贡献,不断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要利用好各类教育形式,在基础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和各民族互学语言,创造条件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切实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能力。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