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农场的华丽转身

时间:2009年05月06日 来源: 作者:

背景色:

 

    仅仅在两年前,林芝地区的察隅农场还是当地众所周知的“烂摊子”——职工不仅发不出工资,而且拖欠养老统筹金、银行贷款1200多万元。

    在举步维艰情况下,察隅农场场长平措向林芝地区行署递交报告,恳求增派援藏干部。两位来自广东的援藏队员到来时,农场职工敲锣打鼓到镇里迎接,把改变农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广东的援藏干部身上。

    广东援藏干部黄伟平和彭大荣被感动了。他们下定决心:一定不让藏区人民和农场职工失望!两位援藏干部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走遍了农场的5个连队,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得知察隅农场的困难情况后,广东援藏干部领队、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刘毅亲自前来农场考察,并带来了地区财政、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展现场办公。

    农场并不缺资源,这里种植有知名的察隅红皮花生,还有玉米、生姜等无污染生态农产品。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农产品销售成了“老大难”问题。有过在深圳光明农场数年工作经验的黄伟平想出了“新招”:他募集5万元资金请技术人员给农场建立了农场网站,及时向外界发布农场和农产品信息,销售渠道一下子打开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筐筐的红皮花生在这里进行加工包装成一包包的“察隅农场花生”。“包装前秤重量只能卖4块一斤,包装后能卖到7块多。而且方便游客购买,创立品牌”,黄伟平说。不仅如此,黄伟平还带领农场职工办起了榨油厂、玉米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建立了法国朗德鹅养殖场、科技大棚、生猪养殖场等项目,既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困境,而且带来了创收。

    在广东援藏工作队的指导下,农场的变化让人惊喜:偿还了800多万历史遗留贷款,职工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自来水接进了职工家里,厕所和冲凉房也建起来了,大型晒谷场保证了粮食及时晾晒,镇里通往农场的泥路也进行了硬化。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