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做援藏导游 鞍山女孩带外国游客感受真实西藏

时间:2017年03月19日 来源: 北方晨报 作者:

背景色:

过完年在家没待上几天,鞍山女孩徐秋晓又收拾好行装进藏了。2017年已经是她连续第四年作为国家旅游局委派的援藏导游员进藏工作。

可在徐秋晓心中,西藏这片圣土,每次越接近它就越觉得对它了解的还不够,这片雪域高原值得穷尽一生去探索。

从美食编辑到援藏导游

徐秋晓是个闲不下来的女孩,她做过记者,当过美食杂志编辑,业余时间在北京学西班牙语,并轻松考下西班牙语的导游证。

2014年年初,徐秋晓在审导游证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一条北京旅游局的短信,对方称有一个去西藏工作的名额,要西班牙语导游,工作六个月,还有不菲的工资。“当导游还给开工资,这事挺好,而且还是去西藏!”徐晓秋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事后我才知道,这是国家旅游局的一个项目,机会特别难得,不是轻易能去上的。”

2014年4月14日,徐秋晓和来自全国的其他49名援藏导游在成都集合,进行岗前培训,“真正做援藏导游,才知道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第一次带团遭遇“查岗”

到了拉萨,徐秋晓发现当地藏族导游很多都会说英语,因为藏语是用字母拼读,他们学说英语比说汉语更容易,但小语种导游在西藏当地奇缺。

徐秋晓带的第一个团是从西班牙来中国旅游的一对老夫妻。“当时我带他们到大昭寺参观时,接到一个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对方问我西班牙老夫妻是否在我身边。”徐秋晓放下电话才明白过来,这是客人所报的旅行社来“查岗”,“以前西藏小语种导游很少,旅行社就拿英语导游和中文导游冒充,组团旅行社怕被游客投诉,所以特意来查岗。”徐秋晓称。

每一次拿到接团计划,徐秋晓都会有些担心,担心短短几天的时间不够来自地球另一边的朋友领略西藏的魅力,担心他们风景看得不够多,文化了解得不够深。“但往往是我低估了我的客人们,可能是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来一次西藏需要比国内的游客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他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西藏的行程,把自己想去的地方列在清单上。”徐秋晓称。

许多外国游客对西藏的热情是一次旅行所不能满足的。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客人一下子就认出了徐秋晓的同事,是8年前接待他的西藏导游。一对西班牙老夫妻仅用28个小时就从巴塞罗那赶到了拉萨,他们来到中国行程里只有西藏!还有更多的客人在西藏游结束之后发现了更多西藏值得一去却来不及去的地方,怀着对西藏意犹未尽,还没上飞机就预约了下次进藏的行程。

西藏也有温泉

徐秋晓认为,西藏最吸引她的地方是纯净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和永远看不完的或壮阔或秀美的风景。2016年在藏期间,徐秋晓和朋友结伴自驾去了西藏的一些常规旅游线路以外的地方,这次旅行又让她感受到西藏不一样的魅力。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西藏的不同地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气候甚至不同的季节。短短几十公里的距离,海拔落差接近3000米,上午还在茫茫荒漠中远眺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下午就置身馥郁葱茏的山谷,在潺潺流动的溪涧边聆听鸟儿的鸣唱。西藏也并不像不了解它的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有寒冷干燥,在西藏的各个地区都分布有天然的温泉,温泉从山体石缝里汩汩涌出来,泡温泉的浴池也只是水泥抹成的,甚至是粗糙不均匀的石头垒成。“以最质朴自然的状态温暖着人们。”在很多关于西藏的摄影作品中,人们看到的西藏人脸上似乎永远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没错,当我们走在西藏的那些乡村,当地人不会因为我们这些长相不同的外乡人到来而表现出讶异,而是会停下手上的工作在第一时间报以一个温暖的微笑,直到目送汽车远去。”

因为热爱,繁重的工作成为了兴趣。徐秋晓也感慨:走得越远乡愁越深,我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回到家乡鞍山,继续从事钟爱的旅游事业。同时也希望更多的鞍山人来体验雪域高原的美!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