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龙德庆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6年,在自治区、拉萨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自治区“八个到位”要求,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系统工程,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及时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各级干部分片包户责任,在该区上下形成了精准扶贫全力进攻、决战决胜的作战态势。
深入细致开展普查核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区1324户44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致贫原因,科学制定“以业脱贫、以迁脱贫、以教脱贫、以补脱贫、以保脱贫、以助脱贫”六项措施,将中央和自治区、拉萨市党委、政府关于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与堆龙德庆区实际紧密结合。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从区党政机关到乡镇,从乡镇到村组,堆龙德庆区各级基层党组织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用真心、真情、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营造出了想干事、干好事,真扶贫、扶真贫的浓厚氛围。通过综合运用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目前,堆龙德庆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56.28元,同比增长17.12%;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9123.17元,同比增长226%。
紧盯“一个目标”,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
坚持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严格按照国家和区市扶贫标准,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严把群众申请关和入户调查关。重点做好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两个环节,切实做到民主评议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信息公开及时到位、全面覆盖,确保符合标准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数据库。实现了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及对口帮扶单位、乡村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016年,堆龙德庆区以该区44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扶贫对象,在拉萨市委、市政府“两年脱贫、三年巩固”既定目标的基础上,科学研判、自我加压,确定了“一年脱贫、四年巩固”的目标任务。
探索“四化模式”,绘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
做到“动态化管理”。准确运用精准扶贫调研摸底成果,充分使用和管理好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系统,大力开展数据录入和实时更新工作,全面囊括堆龙德庆区贫困人口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相关信息,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类制订帮扶方案,做到全方位帮扶、全过程监管。坚持脱贫销号与返贫挂号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公开公示和逐级审核制度,让群众评议、让群众监督,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做到“清单化实施”。按照区市党委、政府要求,逐乡逐村制订实施方案,对工作任务逐项列表,建立横向到边的“任务清单”;对扶贫工作进展定期通报,形成可核可查的“进展清单”;对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实行跟踪管理,逐项明确责任领导、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形成直观明确的“问题清单”。
做到“图表化作战”。精心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图表”,逐乡绘制贫困人口分布图,逐村绘制贫困人口条形图,逐项制定任务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倒逼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做到“精准化推进”。研究制订《堆龙德庆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验收工作实施方案》,对涉及的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明确具体目标、工作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形成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工作链条,并于11月9日,提前启动实施脱贫摘帽自验考核工作,对自查出的11条问题进行逐一整改。同时,对照拉萨市考核组提出的帮扶照片未归档、补偿资金统计不齐全等9条整改意见,进行深入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突出“六个到位”,用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挥棒”
组织领导到位。该区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六个专项推进小组,并在党政主要领导岗位变动后,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党委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强化政府带头落实、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增强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心,严格落实县级干部包乡包村、区直单位包村包组、普通党员干部包户的分包责任,构建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准扶贫责任体系。队伍建设到位。以换届工作为契机,对该区22名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充实,由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并对第一书记、下沉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在岗考勤制度,确保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300天。目前,堆龙德庆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03人,其中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共有59人(东嘎镇东嘎村属于书记、主任“一肩挑”),不存在没有配备村正职的行政村。全年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培训60天,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200余人次,村正职参训天数均达到20天以上。堆龙德庆区3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实施了35个致富项目,带动148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有效发挥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稳步推进“5+2”驻村工作任务,该区30支驻村工作队122名驻村干部,全年未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通报批评。
资金项目到位。在拉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不少于12%的基础上,堆龙德庆区确定整合本级财政资金的20%用于脱贫攻坚的目标,今年共整合到位扶贫资金9909万元,用于脱贫攻坚的涉农、援藏资金达到2016 年援藏资金总额的76%。其中:扶贫专项资金3014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投入资金3880万元,实施4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占财政收入的8%;四业工程专项经费100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科技资金100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教育卫生社保等其他民生领域资金100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通过建立全部门资金整合机制,为该区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舆论引导到位。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开展社会宣传,有效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堆龙德庆区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更换公交车站台公益广告23面、制作龙门架大型户外广告6面、喷印墙体标语30条、接受区市电视台采访20余次、西藏电视台和拉萨电视台特别专题报道各1次、在《西藏日报》《拉萨晚报》刊发扶贫信息63次、堆龙政府新闻网刊发扶贫信息142条、堆龙发布等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扶贫信息21条。通过狠抓教育、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得到极大转变,脱贫致富的愿望日渐强烈,切实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关心扶贫的浓厚氛围。
作风纪律到位。扶贫工作牵扯资金量大,涉及群众利益多,堆龙德庆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该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督导组会同该区纪委实时跟踪监测,定期不定期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同时,对于200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从源头上严把扶贫项目资金关、质量关、安全关、廉洁关,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截至目前,堆龙德庆区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纪现象。
金融扶贫到位。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选取8个贫困村作为试点,发放贷款资金200万元,吸收350户农户入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资金参股经营”模式,为试点合作企业投入财政资金395万元,带动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与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中国银行将在精准扶贫、民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该区提供不低于300亿元的融资额度和授信支持。
推进“七大攻坚”,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突破口”
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拉动脱贫。充分发挥净土健康产业、商贸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工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885户,占全部贫困人口的64.6%,带动216人月均增收2500元。大力推进“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园区建设及古荣、马乡、德庆净土健康产业园建设,将客土运输、项目用工和花海种植、花卉采摘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实现贫困人口劳务输出300余人,月均增收3600元。扶持西藏蓝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枸杞,带动15户农牧民群众,增收90余万元。扶持古荣乡那嘎村玫瑰种植项目,带动73户农牧民群众,增收45万元;采取“项目+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建设模式,积极向市级申报扶贫开发项目19个,总投资1.506亿元,目前第一批9个产业项目已完工90%,第二批10个产业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通过产业项目实施,预计带动1207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或分红。
以易地搬迁为抓手推动脱贫。重点打造桑木村300户集中安置试点工程和“香雄美朵”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100套扶贫搬迁安置试点工程,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和产业园区规划,在桑木村设计了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公寓式住房,在“香雄美朵”设计了120平方米、140平方米、160平方米、180平方米的庭院式住房,可分别实现1027人、407人搬迁入住。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进、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堆龙德庆区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岗位,优先吸收搬迁群众上岗就业的方式,实现搬迁群众就业508人。同时,为改善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该区投入资金892.34万元,为搬迁群众配备了家具家电。
以兜底保障为抓手助力脱贫。研究制定《堆龙德庆区以教脱贫政策措施》,从资金解困和学业帮扶两个方面强化措施,进一步扩大奖励资助学生范围,将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活费资助标准由原来的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年8000元,对大学生学费实行实报实销,资助贫困大学生214人。深入实施低保线和脱贫线相统一,研究修订《堆龙德庆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在现有补贴基础上将低保人员补助标准提高到精准脱贫线以上,ABC三类人群年补贴标准分别达到4300元、4000元、3700元,确保了829名贫困群众通过以保脱贫措施实现年内全部脱贫。研究制定《堆龙德庆区农村合作医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实施机制》,投入本级财政资金2200万元,将大病统筹报销年封顶线由原来的6万元提升至10万元,新增除20种门诊特殊病和22种重大疾病,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报销416人次,报销金额270.53万元。
以公共服务为抓手带动脱贫。着力增加政府服务人员购买力度,结合工作需要增设704个就业岗位,目前已实现525名贫困群众上岗就业,月均增收2000余元,剩余部分岗位的招募工作正在动员宣传中。同时,为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就业,堆龙德庆区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培训与“四业工程”有机结合,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培训42期,投入培训资金273.8万元,培训贫困群众1490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参加培训率、就业率均达77.4%。近期,堆龙德庆区还将组织开展以补岗位2250名贫困群众的岗前培训工作,预计可实现2250人就业,年增收675万元。
以金融支撑为抓手撬动脱贫。高位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建设工作,依托产业扶持资金积极搭建贷款平台,动员辖区内的企业和合作社申请贴息贷款。按照企业、合作社贷款20万元帮扶1人的原则,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目前,堆龙德庆区已有5家企业获得金融贷款,实现贷款资金1.27亿元,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34人,工资不低于每月3500元,计划对39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进行分红,首年分红不低于3500元,逐年递增500元。此外,还有14家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已提交贷款申请,待银行受理审核后,计划获得贷款资金7300万元,并带动365名贫困群众就业或分红。
以社会参与为抓手促动脱贫。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研究制订《堆龙德庆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各单位各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签订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村,区直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责任书,明确结对帮扶目标,落实帮扶分工,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不脱钩;实行结对帮扶“家访制”,每月至少亲访结对帮扶户2次,及时传达各级精准扶贫信息和政策,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就业,切实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推动贫困群众按计划脱贫。
以企业帮村为抓手帮扶脱贫。结合“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大力开展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帮扶,鼓励倡导有能力的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结对帮村活动。根据企业和各村实际,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分红、捐赠、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途径,帮助结对帮扶村和贫困户实现脱贫。截至目前,已有西藏达氏集团、成都捷龙广和汽车销售公司、乃琼镇财康石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姆勉唐派唐卡绘画合作社等22家企业、合作社与该区23个行政村实现了结对帮扶。
一幅幅画面,一串串数字,一处处变化,生动地展示出堆龙德庆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深刻地体现出精准扶贫的巨大作用。经本级自验,该区1324户44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曾经的穷乡僻壤纷纷换上了新颜,贫困家庭里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一年脱贫、四年巩固,一场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堆龙德庆区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