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既要“扶志”更要“治愚”

时间:2017年01月25日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背景色:

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会议指出,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打赢脱贫攻坚战,“扶志”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治愚”是根本,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只有瞄准扶贫对象,帮其长志气、找症结,长本领、谋发展,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才能推动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和内因。当前,西藏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区贫困群众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方,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贫困不要紧,要紧的是思想贫乏,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知识匮乏、精神委顿。人穷志不短,扶贫必先扶志。扶贫开发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要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脱贫致富,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核心,扶贫还是要靠群众自己,要做到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不断激发内在活力。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扶志”就是送信心、就是送志气。扶志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贫困群众拔掉思想上的“穷根”,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摆脱贫困的勇气和信心。要坚持“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处理好外部支持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引导贫困群众自觉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主体地位,激发脱贫致富的内心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鼓励先富带后富,动员先富起来的群众,示范、帮助、带动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家贫子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扶贫必先扶智。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改变“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局面,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贫困群众不仅能够“站起来”,而且能够“走得远”,根本要靠教育。要继续实行免费教育,不断完善15年免费教育和“三包”政策,扎实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实现“五个100%”,让全区各族群众子女享受满意的教育。要加大资助力度,决不让任何一个农牧区贫困子女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使贫困家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创造条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开发,教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致富本领是关键。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每个地市重点办好一所特色中职学校,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办好一批工、农、医等急需学科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增收为目的,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要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研究制定促进就业创业的新政策,设立就业创业专项扶持基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扶持就业新形态。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