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警备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纪实

时间:2017年11月15日 来源: 西藏法制报 作者:

背景色: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伟大号召。近年来,西藏拉萨警备区坚持将精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作为助推全面建成小康西藏、履行固边稳藏使命、践行宗旨的具体抓手,对接需求、发挥优势,主动作为、担当尽责,通过走访慰问、帮建支部、技术培训、就业扶持等一系列实际举措,帮助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减贫”“减困”,受到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精准号脉清底数

习主席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针对贫困户分布较散、成因复杂的特点,警备区把精准识别真贫对象放在帮扶工作的首要位置。

林周县区域面积4500余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49个行政村。为准确掌握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状况,警备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20余名官兵分3个批次挨家挨户实地走访调研,累积行程2000多公里。每到一户村民家中,官兵都会走进屋里与群众交谈,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在一次走访调研中,旁多乡宁布村央卓一家引起了官兵的关注。昏暗的房屋、破旧的家具、简陋的圈舍反映出这个家庭的贫困,带队干部一边组织战士拍照记录,一边向央卓详细询问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并认真填写《帮扶对象基本信息登记表》。返回单位后,官兵及时将央卓一家的信息整理汇总,经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后建档立卡,现在央卓一家成为了警备区重点帮扶对象。各县(区)人武部积极发挥民兵触角作用,采取人武部干部牵头、民兵参与的方式,建立网格化责任区,分片区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近两个月排查筛选,警备区共与8个贫困村、59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逐一建立扶贫档案。

号准了“脉”,就能对症开“药方”。在摸清底数后,警备区积极协调市、县、乡联系单位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会后,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科学筹划、稳步推进”的思路,研究制定精准帮扶实施计划,明确帮扶对象、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完成时限等重点内容,确保精准发力、务实求实。

扶业扶智解难题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警备区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对准扶业扶智攻坚克难。

柳梧新区德阳村有80个贫困户、400多人,其中10户代表参加了今年警备区举办的农牧民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回到村里后,这10户代表主动当起了教员,将他们学到的新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带领大家共同创业致富。据了解,警备区在德阳村累积开办农牧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840余名,帮助贫困群众每年增收2000余元。

受到警备区创业扶持的还有林周县唐古乡藏雄村贫困户,年初,对口帮扶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部分贫困户虽经营小本生意,但因资金短缺导致发展受限,收入难以维持家庭正常开销。警备区了解情况后,组织人员多次上门提供帮助,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并拿出2万余元专项资金为部分贫困户扩大经营提供资助。“多亏了你们的帮助,现在我家的甜茶馆规模扩大了,收入也增加了。下步把店面重新装修一下,顾客会越来越多!”村民次仁贡布看着焕然一新的甜茶馆,情不自禁地诉说起他的创业 “新计划”。

常态扶贫固成效

“书记,这个月我们定点帮扶的贫困户家里有什么改善?还有什么需求?”这样的电话,林周县旁多乡宁布村村委会书记朱多每月都会接到1次。为及时了解帮扶对象家庭状况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警备区建立了定期跟踪联系制度,要求对口帮扶领导干部每月电话联系1次贫困户,每季度走访1次联系点,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军地协调会、推进会,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劳动,家里还有两个妹妹正在上学,只能靠我一个人挣钱养家。”宁布村村民白玛塔庆曾在一次电话联系中向帮扶干部诉说自己心里的苦恼。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曾想通过报名参军改变现状,却因年龄较大未能如愿,一度失去了信心。警备区了解情况后,组织人员实地走访,在白玛塔庆家中召开了现场会,帮助白玛塔庆解决就业问题。在警备区的关心帮助下,现在白玛塔庆有了一份稳定工作,成了村里的护林护草员。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和长效的工作方法。警备区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外力支援”与“内生动力”相结合、物资资助与扶持创业相结合,先后与8个贫困村党支部结成联创共建对子;组织官兵、民兵1000余人次参与扶贫帮困活动;开展义务巡诊20余次;资助贫困学生40余名……以时刻“在状态”、永远“不松劲”的韧劲为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如期脱贫、全面脱贫加油助力。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