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动态清零
10月29日上午,拉萨市脱贫攻坚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据了解,2015年底,拉萨市共有贫困县(区)8个、贫困村(居)23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237户44162人,贫困发生率为14.2%。经过七轮动态调整,实际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923户44435人。2018年,拉萨市贫困村(居)全部退出、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率先在全区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2019年,拉萨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动态清零,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
消费扶贫 拉萨扶贫产品达173个
拉萨市副市长、拉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刘广民介绍,近年来,拉萨市通过压实责任促脱贫、整合资金促脱贫、深化帮扶促脱贫的方式,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建立并落实了“321”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全市党员干部与1.09万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162家企业深入开展“企帮村”行动,受益群众达3.08万人。充分发挥北京市、江苏省对口支援优势,不断丰富内容,帮扶到县、结对到村,援藏资金用于民生和扶贫领域资金比例达到80%以上,辐射带动受援县(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推动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十三五”时期,拉萨市共实施产业项目485个,已开工478个,完工391个,带动3.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目前,拉萨市列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的企业25家、扶贫产品173个,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全市各县(区)均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各乡(镇)及部分村(居)成立务工联队,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拉萨市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众多,加之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更是涌现出许多消费者青睐的好产品,但是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在销售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消费扶贫刚好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中科锐星、中科同创、中央企业电子商务联盟、全国工商联互联网电商平台、扶贫832网络销售平台和京东、淘宝等线上电商平台,积极发展线上销售;组织各类带贫企业线下参加广交会、农博会、农贸会、藏博会等区内外大型展会,在援藏省市开展推介活动,设立消费扶贫车,集中展示销售拉萨特色农畜、民族手工艺品等扶贫产品。为全面拓宽消费扶贫模式,采用线上平台喜闻乐见的直播带货的模式,组织县区长、企业负责人等人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直播推介和销售带货活动,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刘广民说。
专项扶贫 易地搬迁涉及2.2万贫困群众
拉萨市扶贫办党组书记、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普布顿珠介绍,在长期的扶贫减贫工作中,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专项扶贫措施。拉萨易地扶贫搬迁共涉及2.2万贫困群众,2016年以来,投入18.48亿元,建成安置点32个,目前贫困群众已全部搬入新建的住房。用搬迁群众的话讲,搬入新居后,住得更安心了、过得更舒心了、变得更有信心了。目前,拉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产业项目达92个,实现了产业项目和产业效益全覆盖,还有75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了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群众普遍收入稳定增加,对搬迁生活满意且对未来充满信心。“曲水县‘三有村’是全区第一个实现搬迁入住的安置点,在安置点建设过程中,统筹建设了奶牛、藏鸡等养殖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效益很可观。与此同时,还建设了养老驿站,最大程度解放了富余劳动力,在稳定增收的基础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很大提升。”普布顿珠说。
据了解,拉萨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打通影响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两不愁”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市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64元,按照贫困线标准,结合当前物价水平,全市贫困群众已经稳定达到“不愁吃不愁穿”的标准。同时,通过持续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标准,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三保障”方面,拉萨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脱贫质量, “三保障”薄弱环节实现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