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林芝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林芝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卓嘎女士,林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李振芳先生,向大家介绍林芝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具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卓嘎女士介绍相关情况。
卓嘎: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以“牢记殷殷嘱托,守护绿水青山——林芝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既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更是晾晒林芝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答卷。在此,我代表林芝市委、市政府,向参加发布会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林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关注宣传林芝旅游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先后主持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西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林芝是西藏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林芝、情系林芝,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把进藏的“第一站”放在林芝,充满感叹地说“林芝是个好地方”。今年6月,给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亲切勉励大家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领袖的特殊关怀和高度赞美,成为林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林芝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美丽林芝、建设绿色转型引领区、生态产业惠民等重点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把生态环境保护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办实办好,全市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建设成果显著,生态环保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坚持以制度刚性守护绿水青山。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结合林芝实际,先后出台《林芝雅鲁藏布江保护条例》《林芝市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林芝市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林芝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20余法规规章,基本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具体、对象明确、跟踪问效的监督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林芝产业发展定位、满足绿色发展和环保准入要求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已施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数量占全市地方性法规总数的37.5%。
坚持以综合治理提升环境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约束性指标控制范围内,未发生重污染天气现象。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连续九年排名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9.7%以上。21个地表水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Ш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有13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Ⅲ类水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处于自然本底状态,其中巴宜区主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全市生态质量连续多年综合评价为一类,生态系统安全稳定,生态屏障日益坚实。
坚持以生态文明创建筑牢安全屏障。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要求,墨脱县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布江达县申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相关申报材料已通过自治区级审核并完成公示,现已申报至生态环境部审核。截至目前,林芝市共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占自治区22%;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1个,占自治区20%。
坚持以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先后扶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全市清洁能源已建在建装机达492.92万千瓦;朗县、工布江达县光伏+储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实现林芝集中新能源项目从“无”到“有”的新突破。积极发挥林地广阔、资源丰富的优势,制定《林芝市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依托林芝森林资源丰富、气候优势,建设茶叶、藏猪、林果、藏药材、食用菌、高原渔业六大基地,试点发展以林下灵芝、天麻、羊肚菌、高原冷水鱼、林麝、梅花鹿养殖等为主的产业链经济,截至目前,全市商品鱼虾类养殖达248.84吨,产值达846.37万元;积极探索石斛、兰草、茯苓等林下中草药种植新模式,其中墨脱县积极引导群众种植金钗石斛为主的林下资源上千亩,引入奇正藏药公司,研发石斛清咽片等5种特色保健食品;目前,全市蔬菜有效产出面积4.59万亩、茶叶有效产出面积5.4万亩、林果有效产出面积7.44万亩、林下经济有效产出面积1.1万亩。大力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推动农夫山泉项目于6月投产运行,截至9月底,实现产量1.3万余吨,产值1180余万元。积极推动林草碳汇工作,全面完成林草碳汇本底调查。
坚持以生态富民增进民生福祉。立足林芝生态产品优势,围绕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定位,通过调结构、优布局、转方式、树品牌,以文旅融合、生态旅游、节庆活动等多元方式,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逐步推出“春赏桃花、夏沐林海、秋观山色、冬享暖阳”等系列旅游产品,实现扩量提质增效,增强发展新动能。依托以桃花旅游文化节、雅鲁藏布文化旅游节、生态旅游季为主线的大循环旅游产业链,开发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线路、G318红色旅游线路和G219边境游线路,拓宽入林旅游市场,2025年1至9月,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0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0.28亿元,同比增长6.70%和8.97%。同时,群众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获得稳定收入,生态保护的成效又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形成“参与-保护-受益”的良性循环。例如,在思想转变与主动参与上,巴宜区嘎拉村通过开办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绿色银行”积分超市、便民服务中心等方式,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旅游”“党建+基层治理”“党建+乡村文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打造红色研学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的旅游品牌,构建以桃花源景区、观光采摘园和农牧民运输队为支撑的三大支柱产业,打破以往单一观光旅游的局限,让村民们真正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在生态环境保护多方协作与科学治理并重上,我市以政策保障融合发展,出台《林芝市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试行)》《林芝市“引客入林”促进旅游消费市场奖励措施》,提升农牧民群众环境卫生与经营服务水平,推动生态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升级,通过推动林芝市加密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项目,实现在线监测数据联网,大数据共享,有效拓宽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渠道;以开展大学生创业帮扶和农牧民技能培训为切入点,组织返乡大学生、农牧民群众和科技特派员等群体,参与以种养殖为主的农牧专业技能培训,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算好“经济账”,将守护绿水青山理念融入到生产生活,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在群众受益共享绿色红利上,2024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各类旅游业主体累计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4.8万人次,实现收入1.25亿元,其中墨脱县荷扎村2024年通过“农旅融合”的摊位经济将手工茶、红米、蜜柚、香蕉、甘蔗等土特产推上旅游市场,实现营收40余万元;察隅县推广种植茯苓2240亩,累计带动3000余名群众增收500余万元,全力推动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升,切实增强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真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经常到林芝走一走、看一看,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林芝、支持林芝、推介林芝,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徐卓:
感谢卓嘎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网记者:
请问发言人,林芝市在守护绿水青山上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李振芳:
感谢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生态是林芝最大资源、最大优势和最靓底色,生态保护始终是林芝干部群众心中的“国之大者”和手里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芝市委、市政府积极围绕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全区领先态势。蓝天常在,健全扬尘污染防治机制、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建设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及网络平台,形成排放检验与超标治理闭环。完成林芝市臭氧污染成因与来源调查专项研究,建成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信息平台,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7%以上。碧水常流,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完成84处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7县(市、区)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尼洋河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巴宜区、米林市被水利部评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激励市县。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净土常存,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和重点土壤监管企业监督性监测,实施“一住两公”新增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力开展“无废城市”创建。7县(市、区)驻地垃圾填埋场全部建成投用,建立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无害化处理体系。2022年林芝市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被评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方”。
徐卓:
下面是本场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
请问发言人,林芝市将如何在全区守护绿水青山上作表率?谢谢
卓嘎:
感谢提问。我市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殷殷嘱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四个创”的重要任务,作为打造“两地五区”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重要抓手,积极围绕“五地一体系”38项创建指标,大力实施“十大行动”;以美丽林芝建设为重要发力点,在“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引领区、筑牢藏东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守牢美丽林芝安全底线、开展美丽林芝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林芝建设保障体系”上持续强化,推进24个重大任务、136项具体细化措施见实见效;以生态产业惠民为重要推进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积极性,确保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资源,让群众成为生态产业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受益的良性互动,进而形成“保护-发展-更好保护”的可持续循环,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底色,推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环保行动全民参与,在全区守护绿水青山上作行动担当、先锋示范的表率。
徐卓:
感谢发言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参与。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