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妮娅: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二十六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琼达先生,西藏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一级调研员叶正刚先生,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处长田驰先生,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副处长梁超先生,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西藏社会保险工作发展成就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琼达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琼达: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推动西藏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保障。截至2025年9月末,全区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82.67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94.87万人次,增长率32.96%;多层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惠民成果持续彰显。
下面我从4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西藏社会保险工作发展成就。
第一,多层次社保体系从无到有、全面建立。从初期聚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面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体系的“四梁八柱”全面建立。“十四五”期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0年过渡期任务如期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成功落地,基金共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将基层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难题得到破解。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正在实施。我区基本形成“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为基础、职业/企业年金(第二支柱)为补充、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为提升”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建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第二,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结构实现质的优化。“十四五”期间,我区率先全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基金调剂能力和管理效率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覆盖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我区社保体系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职工与居民协调发展、质量并重”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参保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十三五”末增长18.2万人,增长率达71.77%。
第三,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基金安全运行。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缴费档次或转参职工养老保险,推动制度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自2014年以来连续13次上调,2025年达到每人每月295元,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坚实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困难群体参保代缴政策,政府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代缴100元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十四五”期间,累计代缴覆盖超124.90万人次,累计代缴资金达1.25亿元,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养老后顾之忧。基金安全防线全面筑牢。建成覆盖参保、缴费、待遇发放、基金管理全链条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数据治理清除无效信息、更新为18位公民身份号码,提升数据准确性。创新构建“四防协同”机制(人防、制防、技防、群防),依托“大数据+人脸识别”智能监控体系,形成严密安全网,切实守护好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
第四,便民服务智慧化升级,惠及千家万户。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我区于2018年开始全面发行社保卡,截至9月底,作为全国唯一第三代社保卡区域户籍人口全覆盖地区,全区累计采集社保卡数据363.34万条,社保卡持卡人数为359.6万人,覆盖了全区98.57%的人口;签发电子社保卡352.43万张,覆盖全区96.6%的人口。持续推进社保卡在人社领域实现全业务用卡和在政务服务、资金发放、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重点服务领域的应用;累计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惠农惠民资金1503.14万人次、428.67亿余元。截至2025年9月末,全区共建成社保卡服务网点400余个,设立快速制卡网点280余个。深入推进“川藏”“渝藏”“青藏”“豫藏”等区域一卡通工作,实现人社、医保、交通、文旅等领域的跨地区应用。截至2025年9月末,持我区社保卡在成都、青海、重庆、河南乘坐公交、地铁达45.54万人次,在成都、重庆持社保卡商超购物达4.8万人次。“互联网+社保”高效便民。推行“线上办、就近办”协同服务,7个地市均设社银合作“就近办”网点,提供参保登记、待遇资格认证等高频服务;线上经办大厅开通业务20余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网上办”“掌上办”全面实现。待遇资格认证运用“大数据比对”实现“无感认证”,人脸识别自助认证覆盖率超90%,切实保障基金安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网上办”高效落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时间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军地联办”机制成熟运行,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实现“免申即办”,为劳动力跨区域、跨军地流动提供无缝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持续推动经办服务向基层、农牧区延伸,提升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持续筑牢基金安全长效机制,让社保成果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续写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社保力量!相关情况我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坦妮娅:
感谢琼达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报所在新闻机构。
西藏日报记者:
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区已经实施了多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在全区全面实施,请发言人介绍下相关工作情况。谢谢!
梁超: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从2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目前我区已有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建立企业年金。
二是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24年12月15日起,全区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也可通过商业银行、其他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机构线上或线下渠道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资金账户。目前,全区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53.92万人,累计缴费1.61亿元。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中国网记者:
近年来自治区为群众简办社保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上做了很多工作,请发言人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人社部门在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叶正刚: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您对社保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西藏人社系统充分发挥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优势,实现了高频社保业务“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转移,业务办理时间从原4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二是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随同转移到新参保地,也可继续保留在原参保地,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继续计息,既不影响在新单位办理参保登记,也不影响在原参保地的个人权益。三是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时,通过转移接续实现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可通过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电子社保卡(小程序)等办理相关业务。四是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打造社保业务就近办“15分钟服务圈”,我区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昌都市市区部分金融机构已建成“就近办”网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网点覆盖范围,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谢谢!
坦妮娅:
下面是本场发布会最后一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发言人从社会保险的角度介绍一下人社部门为保障我区最广大农牧民群众生活所做的工作。谢谢!
田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专门作出安排部署。
2009年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1年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在2014年将两项制度合并,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至2025年9月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4.68万人,“十四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2024年政府为困难群体代缴资金3189万元,惠及31.89万人。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坦妮娅:
感谢发言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参与。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