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2025-00114 文      号
发布机构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 发布日期 2025-09-30 11:27:48

时间: 2025-09-30 11:27:48 来源:

背景色: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5年9月23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厅长  嘎松美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请审议。

一、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自治区党委历次全会的工作部署,落实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收支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8月,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4亿元,增长13%,增速居全国第二。其中,税收收入135.3亿元,增长16%,增速居全国第一;非税收入69.1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7.9亿元,增长12.2%,增速居全国第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收入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动能持续释放。反映经济活力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9.6%、10.3%,贡献税收收入的62.5%,主体税种“压舱石”作用明显。反映高原特色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分别增长88.2%、27.4%,充分表明我区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铜矿价格回暖、电力行业留抵退税规模减少等,采矿业、电力热力税收分别增长72.2%、71%。三是非税收入稳定增长。加大资产资源盘活挖潜增收力度,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分别增长16.3%、2.7%。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落地,相应带动森林植被恢复费增长1.4倍。

支出方面。一是预算下达明显加快。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仅用1天时间完成批复,比法定时间提前19天。中央转移支付全部在法定时限内下达。二是支出进度持续加快。全区已落实到各级单位的资金支出进度达62%,其中项目支出进度达58.2%,比上年同期提升19.7个百分点。三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支出累计1566.9亿元,增长8.6%,占比80.9%。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支出增幅均超过10%。四是过紧日子措施效果明显。自治区本级带头大幅压减一般性支出,办公用房维修、培训会议、信息化建设及运维经费分别压减82%、30.3%、54%。全区“三公”经费支出6.1亿元,同比下降5.7%。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8月,全区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1亿元,增长9.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2亿元,增长8.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7.4亿元,增长487.8%,增幅较高主要原因是今年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较去年同期增加。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8月,全区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亿元,下降41.4%,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去年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较早,今年尚在陆续上缴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7亿元,下降10.2%。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8月,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60.2亿元,增长12.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79.1亿元,增长5.3%。

二、落实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一)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政府一般债务限额84亿元,较上年增长68%,有力支持拉萨古城保护与旧城改造、G4218昆莎机场至狮泉河公路新建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争取政府专项债务限额192亿元,重点支持拉萨市高新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东嘎污水处理厂、日喀则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下达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06.1亿元、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262.6亿元,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力促进消费增长。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5.3亿元,支持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下达自治区级促消费资金2亿元,支持开展新一轮“幸福西藏•惠享生活”促消费活动。实施阶段性个人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降低消费信贷成本。

努力增加市县财力。截至8月底,争取中央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2457.1亿元,增长7.1%。加强基层财力保障,进一步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补助规模,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累计下达对市县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1861亿元,增长9.7%。

(二)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下达资金5.2亿元,支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关工作。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下达资金26.1亿元,支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下达资金27.1亿元,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下达生态环境领域转移支付资金7亿元,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6.6亿元,提升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下达资金56.5亿元,支持国土绿化、国家公园、生态护林员、其他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生态保护修复补偿等。支持纵深推进南北山绿化工程,已累计完成营造林100万余亩。下达41.8万个生态岗位补贴资金14.6亿元。

加快推动边境地区发展。下达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44.7亿元,支持落实好边境地区各项优惠政策,提升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下达资金14.2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5.4万亩。下达资金1.3亿元,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和能力提升。下达资金1.6亿元,新增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奖补、生猪产业发展、牛羊能繁母畜补贴、饲草种植主体补贴等政策。

扎实推进建设高原和美乡村。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4.3亿元,优先支持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加大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支持建设高原和美乡村180个。下达水利发展资金12.9亿元,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续建改造等。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下达资金1.8亿元,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达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2.2亿元,引导常住地加大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

(四)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九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健全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推动产业、企业、就业良性循环发展。首次制定财政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下达中小企业发展、供销合作社发展等产业发展资金2.9亿元,推动各类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下达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6亿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和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支撑水平,引导和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本年度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将实现再翻一番,预计达到11.2亿元。

(五)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聚焦“十大民生工程”,在年初安排资金148亿元,实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28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追加实施10件民生实事,新增投入资金约20亿元。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下达就业补助资金38亿元,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延续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帮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纾难解困、稳岗扩岗。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稳步实施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下达资金346亿元,支持各级落实教育服务提供责任,提高教育服务供给质量。安排学位补充资金5亿元,积极应对我区学龄人口次第达峰面临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落实好15年公费教育政策,教育“三包”经费年生均标准提高到5700元,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1100元,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五个针对”要求,下达医疗卫生领域资金59.5亿元,支持开展卫生健康“八项行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1+7+13”医院体系建设。实施包虫病、大骨结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农牧民群众白内障免费救治。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735元、120元。建立新生儿免费参加医保机制,对个人缴费全额资助。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295元,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12324元、5790元,二、三、四类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7616元、21144元、23784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728元、3456元,高龄老人健康补贴标准提高100元。全区在藏户籍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标准提高到15万元。以“现金+消费券”方式,向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发放500元生活补助和500元消费券。按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育儿补贴。建立“一口好牙”关爱机制,为8—11岁的孩子免费提供牙齿窝沟封闭服务。向十八军老同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特殊贡献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下达文化领域专项资金11.6亿元,支持深入实施新时代文艺创作质量提升、文化惠民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等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继续实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和体育场馆低收费开放。统筹彩票公益金等3.3亿元,支持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办好重大体育赛事活动。

(六)扎实推进财政科学管理。

系统推进财政改革。计划用四年左右时间,构建以绩效为导向、以零基为方法、以信息化为支撑的“2+1”现代财政综合管理体系和先谋事后排钱、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安排机制。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系统集成,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出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 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常态化机制的意见》(藏政办发〔2025〕12号),着力解决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难点堵点。

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全方位加强中央转移支付管理,对68项中央转移支付实施动态监控。绩效目标管理、转移支付自评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对发现问题督促改进整改。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面开展基层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行政处罚5份。持续强化与相关部门的联动贯通,提升财会监督质效。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有力保障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效益有待提高、过紧日子执行不严等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项目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推动项目和资金尽早落地见效,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落实好各项提振消费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市县因地制宜发放惠民消费补贴,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和资金叠加效应。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转移支付激励机制,持续增加对市县转移支付规模,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二)集中财力保障重点。

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完善制度办法,进一步控一般、保重点。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持续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财力保障。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

(三)加强财政收支管理。

聚焦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努力培育财源税基,挖潜盘活资产资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落实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常态化机制各项措施,在度、时、效上精准发力,推动政策落实和预算执行“又好又快”。压实各级各部门财经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开展基层财务代理记账试点。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从编制2026年预算起,率先在自治区本级23家部门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采取预算编制改进、预算执行约束、财政资源统筹等措施,从根本上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加快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健全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体系,实质性推动预算和绩效一体化,加大重点绩效评价力度,加强结果应用。

(五)严守债务风险底线。

统筹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强化政府支出事项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金融机构融资业务,阻断新增隐性债务路径,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加快压降平台数量。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奋力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贡献力量。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

//是否显示作废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