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1.请问发言人,您如何看待和评价我区全年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答:谢谢您的提问。2019年我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六稳”工作成效显著,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具体地讲:
一是宏观经济态势良好。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全国经济下行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面临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但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经济运行动态监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定向调控措施,确保了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经济总量来看,全区生产总值增速是8.1%,比全国高2.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在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区经济发展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应该说很不容易,全区上下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二是“六稳”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形势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58.47万人、113.82万人次,创收38.12亿元。金融运行稳。截至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0.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1%。对外贸易稳。1-11月,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8%,降幅比1-10月收窄4.8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稳。1-11月,实际利用外资2256.0万美元,同比增长60%;投资保持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降幅比1-9月收窄 18.5个百分点。全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9%,增速由负转正,比1-9月提高30.4个百分点。经济预期稳。全年全社会发电量为7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其中:向区外输出电量17.29亿千瓦时,增长95.8%。全区汽油销售量 45.52万吨,同比增长9.6%;柴油销售量为85.53万吨,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原煤消费量为108.73万吨,同比增长8.4%。
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4.01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快于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4%,高于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已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是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突出表现在:一是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根据全区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7万个,比第三次经济普查增长1.2倍。产业活动单位5.4万个,比第三次经济普查增长1.1倍。从业人员80.4万人,增长55.7%。个体户增长11.2万户。二是用电量增长快速。全区全社会用电量7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
从这些情况来看,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充分体现出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我区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也说明了全区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请问发言人,刚才我们注意到,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那么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亮点有哪些?
答:谢谢您的提问。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经济发展亮点纷呈。具体来讲:
一是主要行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产量初步统计达到105万吨,全年奶产量同比增长14.2%。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从规模以上工业门类来看,制造业同比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6.0%。实现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0.6%,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4.4%。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增长1.9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6.9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增长12.6%,业务收入累计增长12.0%。全区快递业务总量增长19.4%,快递业务收入增长13.1%。
二是市场需求有力释放。基本生活类商品全面增长。全年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同比增长56.6%,日用品类增长9.3%。汽车市场消费增速回升明显。全年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5.3%。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趋稳。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0%。
三是民生领域支出扩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0.6%。其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卫生健康、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别增长12.8%、25.4%、7.9%、11.6%、16.0%、41.6%、7.7%。
四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10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增速2.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1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增速3.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五是营业收入稳步提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比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在规上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4.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21.2%;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同比增长1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5.7%;文化体育娱乐业同比增长7.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同比增长14.2%。
3.请问发言人,2019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主要有哪些?
答:谢谢您的提问。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51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10元,增长10.7%,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离不开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区上下人民的共同奋斗。2019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攀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得益于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截止2019年年底,我区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不断细化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保障、资金支持、项目支撑、具体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二是得益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落实。2019年,自治区财政共下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助资金145.21亿元,比2018年增加8.07亿元,有力支撑了贫困地区收入增长。三是得益于农牧民转移就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持续向好,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从宏观政策、产业扶贫、就业培训和就业帮扶等各个方面切实推动农牧民转移就近就便就业,为农牧民快速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西藏农民工总量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牧民增收渠道得以拓宽,收入稳步增加。
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则主要得益于就业规模扩大和劳动报酬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带动的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