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拉萨海关从实际出发,调整机构设置,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加快通关速度,大力推广电子口岸发展,促进了口岸和地方外贸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2006年8月,随着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口岸H2000通关作业系统的顺利开通,拉萨海关“远程报关、口岸验放”通关作业新模式正式运行。这一新的通关模式,克服了传统报关模式费时费力、费用过高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拉萨海关分别与黄埔海关、深圳海关、天津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改革合作备忘录》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工作联系配合办法》,积极实施“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新的作业模式;2007年11月12日,天津、拉萨关区间首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进口货物顺利通关;此举提高了通关效率,提升了口岸效益。同时,拉萨海关和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推行“一单两报”、“联合查验”制度;在自治区政府指导下,聂拉木海关积极实施“口岸前移、人货分流、统一查验、统一验放”作业模式,提高樟木口岸效率,加快通关速度。各业务部门的职能管理与现场操作逐步分离,更加有利于监管,更加高效快捷的新通关作业模式全面运行。
近两年来,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拉萨分中心积极做好中国电子口岸执法应用项目在西藏地区的推广工作,实现了西藏地区相关部门间的电子底账联网核查,从而有效防止了不法商贩利用西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空隙,通过“三假”单证实施走私、骗汇等违法活动的企图。目前西藏已有186家进出口企业、4家外贸中介服务企业(专业报关行)、1家打单行入网中国电子口岸。自治区工商局等7家单位的企业资料在电子口岸备案并经过各单位的网上审批初步实现了数据共享,出口退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汽车证明、报关申报、减免税、企业管理、网上支付等八个项目投入运行。电子口岸业务在西藏进出口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