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快讯
“乞丐村”的今昔
2008年05月23日 来源: 作者:

 

    据史料记载,旧西藏的拉萨,每一个角落都散布着乞丐。大昭寺西面以前就是个乞丐村,小昭寺前也是乞丐的聚集地。当时拉萨3万多人中,乞丐就有三、四千人。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的乞丐们如今住上了祖祖辈辈没有住过的新房,过上了祖祖辈辈没有想过的好日子。

       其美隆村——   安居工程引领安居乐业

    初夏的堆龙德庆县德庆乡,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这一方土地,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随意走进几户农家小院,看到的是崭新的楼房。然而,在旧西藏,德庆乡的许多村子是远近闻名的“乞丐村”,其美隆村就是其中一个。

    其美隆村村委会主任次仁介绍说:“全村现有93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大部分群众盖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村民顿珠扎西是以前随母亲讨饭到其美隆村的。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和帮助下,他从经营奶渣、肉食品等小本生意发展到经营农用器械,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商人”。

    “我出身于以乞讨为生的家庭,盖全村最漂亮的房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村民布穷激动地说。 布穷说:“我们这些身无分文的农牧民,通过政府的帮助,有了住房和土地。”布穷一家7口人,现有土地15亩,基本能自足。农闲季节,他和长子到丘桑温泉旅游景点出租马匹赚钱,有时到乡里的建筑工地打工,年收入上万元。

    堆龙德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章辉介绍说,2007年,其美隆村人均收入超过2500元,全村95%以上的家庭盖了新房。他认为,这都得益于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当巴社区—— 文明引路打造幸福生活

    漫步当巴社区,绿草如茵,鲜花怒放。干净整洁的社区,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文明与祥和。

    当巴社区地处哲蚌寺脚下,以前是拉萨有名的“乞丐村”,这里的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为改变当巴社区的面貌,拉萨市城关区文明办协同居委会领导一起,从完善社区服务和改善社区环境入手,先后成立了社区文艺演出队、就业服务站、卫生服务室、社区小学、幼儿园等,形成了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还先后投资72万元,开辟了一条社区中心街道,修建了文化室,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

    有关人士介绍说,当巴社区居民的素质提高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2007年,当巴居委会总收入近千万元,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昔日的“乞丐”如今全都住进了新房,添置了高档家电,家家有存粮,户户有存款。

        娘热沟村——

        多种经营铺就康庄大道

    上世纪70年代末,有关拉萨郊区娘热沟村的一篇散文《夜明星》,收入全国通用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文章讲述的是村里乞讨群众的辛酸史。

    这个昔日“乞丐村”,如今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整洁的街道旁,藏式小楼错落有序地掩藏在绿荫之间,阳光酥酥地铺满草滩,闪烁着斑斓色彩。

    精明的娘热沟村人利用娘热沟雪山融水的水流落差,巧妙地建造起一座座小型水磨,磨制的糌粑不仅在区内的市场上颇受青睐,还远销海外。

    42岁的牧民丹增,家有4座水磨,日产糌粑500多公斤,如今已是娘热乡首屈一指的富裕户。丹增说:“有了雨露的滋润,格桑花才能开放;有了太阳照射,雪山上的藏家人才能走出黑暗。我能有今天的好光景,全靠党的好政策!”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