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快讯
拉萨市学习实践出实招 人民群众得实惠
2009年05月14日 来源: 作者:

 

    按照自治区和拉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拉萨市当雄县纳木湖乡、尼木县普松乡、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堆龙德庆县羊达乡、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达孜县雪乡、林周县边角林乡、曲水县南木乡等8个乡(办)列为全区第三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立足处于农牧区第一线的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开局良好,切实实现了让基层党员受教育、让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效果。

    工学“两不误”

    当雄县纳木湖乡结合牧业生产的实际,开办“牧民党员夜校”,组织牧民党员学习科学理论知识,邀请县宣讲团成员为党员干部宣讲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新旧西藏对比等,切实做到牧业生产与学习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为合理解决春耕生产和学习实践活动的矛盾,尼木县普松乡合理调整学习时间,在组织村民维修和清淤的同时,安排宣讲员在工地现场结合春耕备耕工作,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宣讲,农忙时段组织党员在晚间集中学习。

    结合农牧区党员流出地分散、集中学习难的实际,曲水县南木乡对流动党员的学习采取“四个一”的办法。即寄一封信件、打一个电话、送一套教材、献一个良策。让流动党员及时参与学习。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电话送学”等方式,确保全体党员通过学习受到教育。

    干部下基层

    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达孜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郝静率领工作组在雪乡进村入户,采取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方式,征求23条涉及农牧民生产生活、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立探索农牧民增收若干举措的调研课题。

    当雄县纳木湖乡党委、人大、政府牵头,建立乡领导、党员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成立帮困组,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目前,全乡党员干部为贫困群众、贫困党员捐款1万元。在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纳木湖乡还派遣4名干部分赴4个村,全程监督牲畜育苗注射工作,确保育苗注射“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

    墨竹工卡县工卡镇以“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载体,党员干部入村组、进农家、解民意、化矛盾。按照“把党的方针政策带下去、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想带下去、把科技服务项目带下去、把锅碗瓢盆带下去和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把脱贫致富的措施汇报上来、把群众的困难反映上来”的要求,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群众得实惠

    学习实践活动中,为解决部分村组无手机信号的难题,尼木县普松乡党委、政府积极与移动公司联系,在如巴村修建基站,解决了群众通信难的问题。为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普松乡党委、政府投资4200元,为62户群众购买4800株核桃树苗,鼓励群众发展经济林木。向上级部门争取37万元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堆龙德庆县羊达乡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结合起来,为乡中心小学赠送价值1万多元的办公设备,为村集体经济购买30多万元的机械设备,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农牧民80余人,向农牧民发放农机具17套,为30户农牧民建造沼气池,免费为农牧民发放3700多元的药品。

    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围绕增加居民收入,发挥八廓街道历史名街、文化名街、旅游名街的资源优势,举办“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扩大影响,促进发展;开展社区居民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居民经营能力;加大辖区家庭旅馆、商铺的环境整治力度,提升经营品味,促进居民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本着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当雄县纳木湖乡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建设。争取到“生物压缩燃料”项目,切实缓解草畜矛盾;投资10万元,新建纳木村“牧家乐”,帮助4户牧民增加收入;为673户牧民解决太阳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安排特困户看管纳木湖景区的环保公厕,解决特困户的增收问题。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