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由国家农业部财务司巡视员邓庆海率领的调研组在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杜杰陪同下,深入那曲地区牧区调查了解当前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两天的调研行程中,邓庆海一行调研组认真考察了那曲县古露镇和罗马镇的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那曲地区地区大力培育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地区畜牧总站,调研组一行与该站干部职工进行了亲切座谈,详细了解了那曲地区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对那曲地区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科技工作,切实提高畜牧业发展科技含量进行了指导。
为使调研组一行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那曲地区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的做法和成效,争取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对我地农牧业发展的更大支持和有力指导。29日上午,地委书记、人大地区工委主任边巴扎西同志主持召开工作汇报会,行署副专员才仁桑珠就那曲地区近年来农牧业发展情况向邓庆海一行调研组作了全面汇报。
边巴扎西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民主改革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那曲地区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彻底摆脱了旧社会住无居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境地,过上了现代文明的幸福新生活。近年来,那曲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的方针政策,全面推行草场承包家庭经营责任制,明晰草场使用权和经营权,牧区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同时,从积极构建防减灾体系、确保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安全。大力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牧业产业化示范点建设着手,不断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狠抓畜种改良工作,科学合理的安排牲畜出栏,降低牲畜饲养年限,加快牲畜周转,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畜产品附加值,畜牧业产出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在传统农牧业提质增效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夯实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根基,为持续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由于那曲海拔高、自然条件严酷、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农牧业生产起点低、规模小、发展慢,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经营体制转变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那曲高寒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倾斜扶持力度,切实加大对防减灾体系、牧业产业化、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确保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产业化道路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提供坚强的保障。
在认真听取那曲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后,邓庆海指出:那曲地区在积极发展高寒草地生态效益型畜牧业的生动实践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是传统农牧业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和规律性反映,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传统牧业生产观念中,那曲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尊重历史,承认现实,认真贯彻自治区“一产上水平”经济发展战略,既客观评价和正确认识高寒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又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今后进一步推动草原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作了深刻思考,思路完整清晰、措施具体有力,充分体现了那曲地委、行署和广大农牧民群众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就具体工作而言,那曲地委、行署立足高寒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先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举全地之力构建全方位的防减灾体系,为确保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安全,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力推行农牧业产业化示范点建设,在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狠抓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畜牧兽防人才队伍建设,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初步走出了一条草原生态保护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保障牧区民生紧密相结合的“生态、高效、牧养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邓庆海同志表示,调研组将把在那曲实地了解到的情况体现在调研报告中,向有关部门作好汇报,努力使那曲地区提出的一些合理化意见建议成为国家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的参考依据。
地区领导江措拉姆、黄云素,那曲县负责人和地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