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快讯
阿里地区行署召开稳物价保供给工作专题会议
2013年11月05日 来源:阿里行署管理员 作者:阿里行署管理员
    2013年11月1日下午,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白玛旺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地区物价监管和市场供应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并就下一步物价监管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认为,稳控物价是保障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惠及民生的重要内容,物价调控不当可能诱发社会矛盾甚至政治矛盾。今年以来,阿里地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物价宏观调控,积极协调组织物资供应,市场主要物资基本充足,全地区物价指数控制在103.9以内,比全区涨幅低0.4个百分点,市场物价保持了基本平稳。
    会议指出,阿里地区自给能力不足,属于典型的商品输入型市场,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够充分,储备能力较低等特点,市场物价容易受道路交通条件、周边市场、动物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而发生异常波动;物价调控和市场供应相关部门的职能发挥不够,对重要商品和物资供求状况研究不深,没有形成联动调控物价的有效机制,物价监管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会议要求:(一)要提高对物价监管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认识。各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物价监管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把握好市场干预的时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对市场行为进行调控和修正,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科学应对和防范物价异常波动能力。一是各县人民政府和各级物价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明确各自职责范围,明确加强监管和权力下放的工作内容,规范市场行为。二是地区农牧部门要切实把蔬菜种植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培育,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满足本地农产品市场供应。三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行署驻叶城办事处农副产品养(种)殖基地开发计划。地区行署驻叶城办事处闲置土地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农副产品养(种)殖基地,发展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形成规模,尽快投入阿里市场,增加农副产品供应。四是积极推进狮泉河镇冷冻库建设和屠宰场升级改造,积极筹集资金,尽快确定企业主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底完成项目招投标,明年建成运行。五是由地区财政局安排100万元资金作为价格调节基金并列入每年预算;地区价格异常波动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区发改委)要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价格调节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在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及时对市场进行科学干预。六是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通过建立平价粮店的措施,切实发挥储备粮油平抑市场粮油价格的功能,将粮油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七是地区住建局要对本地建筑材料加工生产事宜进行研究,提出工作计划,提高本地建筑建材生产和供应能力。八是各级物价、农牧、商务、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今冬明春,特别是“三大节日”期间蔬菜和生活必须品的市场供应及价格监管,测算今冬明春蔬菜需求总量,提前做好调运工作,鼓励商户在冬春季节留守阿里正常经营。
 (三)要加强调研分析,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阿里地区发改、住建、财政等部门要对本地区物价进行综合调研,分析物价因素造成的行政管理成本高、项目建设成本高的具体问题,与区内其他兄弟地市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向自治区申报争取优惠政策和措施。
 (四)要加强联动,提高物价监管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水平。一是地区价格异常波动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价格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要着重从增加本地商品生产供给、提高储备量、减少流通环节等方面分析研究降低物价成本的对策和措施;完善物价告诫制度,完善市场自律行为;认真研究物价联动监管调控的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协调沟通、统计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价格监管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及时发现情况,及早应对解决。二是各县物价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物价监管职能,地区物价部门要切实把物价监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上来。要注重本地商品价格和商品输出地价格的比较分析,及时掌握非成本性价格上涨情况,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基础上,适时发布政府指导价,同时加强执法,守住价格底线。三是各县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运用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四是地区物价局要对本地区医疗器械和药品价格市场进行监测和调研分析,就相关价格调控事宜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
 (五)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各县各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化解价格异常波动事件,化解因物价波动诱发的矛盾,防止物价大起大落。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本地区物价高位运行的问题,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地区物价高位运行的具体原因和采取的工作措施,争取广大干部群众对地区物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环境。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