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脚下,雅江之源,有一群探索者,他们的名字叫:组工干部。
在这个呼唤创新、激荡创新的时代,他们不仅诠释着甘为人梯的品格,也不断展现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思索:思路决定出路戚素坤,作为日喀则地区组织工作战线上的一员,2001 年,刚一踏上日喀则这片热土,怎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为后藏腾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就成了她不断思考求解的问题。
带着一个追问、一份责任和一股创劲,戚素坤带领工作人员,开始了调查研究之路。在基层一线,和乡镇干部们促膝谈心;在村党支部,向村委会干部征求意见;在田间地头,向农牧民群众嘘寒问暖。一路走来一路艰辛,怎样加强基层政权、怎样完善制度建设、怎样激发干部活力等问题的答案也渐渐明朗。
按照积极又稳妥的原则,靠试点拉开了改革大幕:先后在地区农科所开展了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南木林县开展了乡镇机构和职位设置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的乡村进行了百个农牧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并在地区人民医院和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续聘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了《关于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续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打破专业技术终身制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经过五年的实践,全地区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该地区共有妇女干部4877 人,大专以上学历6643 人,藏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干部11560 人,分别占干部总数的35.1%、47.85%、73.3%。求索:健全规范制度
为提高组织人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日喀则地区通过以下三项制度的建立,对干部工作进行全程规范运作。
着眼于规范“管人”,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地委组织部指导各县市委建立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干部请销假和考勤、考核、考评等规章制度,并从2004 年开始,将干部经济审计关口前移,推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干部加强动态考核管理。
着眼于规范“育人”,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了干部培训电子档案。依托援藏优势,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五年共培训干部13332 人次。
着眼于规范“用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地委组织部先后出台了《地直机关“凡进必考”录用制度》、《干部考察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任前公示、诫勉谈话、责任追究制、任职试用期等工作机制。
探索:创新激发活力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围绕三个主战场,重点打好三场改革战,着力构建干部交流锻炼、公平竞争和民主公开三大激励机制。
为解决基层偏远地方人才难留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工作,日喀则地委组织部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的意见》,落实优惠培养政策,充实基层人才队伍。2001 年以来,通过异地交流、岗位交流、回避交流等办法交流使用干部300余人,稳定了高海拔地区人才队伍,实现了东西部人才相对平衡。
为构建公平考核的机制、搭建同台竞艺的平台、畅通能上能下的渠道,从2003 年开始在日喀则市等6县市和地区公安处等地直部门开展了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并在全地区首次采用5个副县级领导岗位实行公开选拔。2001 年以来,先后引进广电等急需专业人才13名,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累计完成了近千名工作人员的公开考录工作。
通过坚持“群众公认”这把尺子,做到组织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正面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干部选用。2001 年以来,在全地区范围内先后对1000 余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通过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考用结合、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逐步形成了“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放眼改革发展的潮头,日喀则地区组工干部,正在不断以自己扎实的工作,谱写着一曲曲探索之歌。
(新闻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