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认真履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职能,指导辖区各征信系统接入机构,践行征信为民服务理念,夯实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基础,着力拓宽查询渠道,切实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狠抓个人诚信教育,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措施
(一)夯实基础,确保个人征信系统平稳运行
自西藏建成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来,将全辖所有商业银行以及公积金中心、信托公司、财信担保公司、钱柜小贷等18家机构接入个人征信系统。截至2017年12月末,个人征信系统收录全区自然人约138.5万人,同比增长4%。
(二)拓宽渠道,合理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设备
为缓解人民银行征信柜台查询压力,方便社会公众就近查询信用报告,拉萨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在城镇金融网点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终端,截至2017年末,全辖累计在人民银行行政服务大厅、商业银行城镇网点、县域农行网点布放自助查询终端27台,实现西藏7地市全覆盖,切实解决县域群众查询难问题。
(三)健全机制,守住不发生个人信用信息泄露案件
征信信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征信数据从采集到使用链条长、环节多,稍有懈怠就容易出现纰漏和风险。为此,拉萨中心支行长期坚持坚持技防和人防并重,切实将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作为工作底线,通过提升制度执行力、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突出现场检查实效,以“零容忍”“重处罚”形成对征信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确保西藏辖区不发生任何征信信息犯罪案件或重大泄露事件。截至目前尚未发生过接入机构泄露、贩卖客户征信信息事件,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征信投诉。
(四)着重实效,开展全方位立体式诚信文化宣传
坚持“常规性宣传一以贯之、创新性宣传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组织形式多样的征信宣传活动。一是拓宽宣传覆盖面。全方位开展征信知识进农牧区、进校园、进社区、进金融机构、进企业“五进”宣传活动。向征信知识匮乏的农牧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开展诚信文化教育,真正使得广大群众知征信、懂征信、用征信。二是提升宣传效果。鉴于藏区96%以上农牧民精通藏语但汉语薄弱,汉语宣传资料效果较弱。人行拉萨中支译制并投放藏语征信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基本征信知识讲解,收效极佳。2017年,全辖共举办征信专项宣传活动90余场次,接收群众咨询4万余人次。
(五)协调配合,着力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是引导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信贷措施。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采取提高贷款额度、利率优惠以及发放信用贷款等奖励措施;对于信用记录较差的个人采取限贷、拒贷以及提高利率等惩罚措施,切实使得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二是配合区发改委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通过加入自治区发改委建立的西藏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组织行内相关处室按时提供相关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同时,也利用该平台,获取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目前,西藏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已接入13家自治区级政府单位,发布“双公示”、红黑名单等社会信用信息30万条。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个人征信系统覆盖面不断扩大。依托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覆盖范围广、查询频率高、信息更新及时的特点,确定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坚持数据质量优先、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积极为全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藏分支机构及西藏信托公司、西藏银行、林芝民生村镇银行均已接入征信系统,采集的信用信息基本涵盖各类信贷业务。个别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机构也正在实施系统接入工作,为逐步建立金融统一征信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2017年,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67.6万次,同比增长1.04倍。
二是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渠道不断拓宽。一方面完成了各地市城区金融网点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终端的工作,选择银行网点布放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终端,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服务网络。另一方面针对县域无人民银行机构导致群众无法就近查询信用报告的情况,初步选择了辖区13个县域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终端,截至2017年底已在拉萨当雄县和山南琼结县农行网点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
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运用范围得到推广。近年来,人行拉萨中支利用征信系统服务于金融部门,服务于全社会,依法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服务,为扩大信用信息记录和应用,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西藏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在公务活动中推广使用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的意见》(藏政办发〔2014〕81号),提出在公务活动中推广使用信用报告的具体要求,从而为推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用机制,有效发挥征信系统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通过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借助“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充分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体,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社会大众的诚信意识逐步提高,各类经济主体守信践约、良性互动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