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位不够,每天下班发愁车停哪。”“看病一刻钟,排队找车位一小时。”“学生一放学,校门口就堵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机动车进入家庭,使城市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供给成反比,因停车位供应的不足,大量机动车停放在路边,造成了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城市交通发展,甚至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难题。
目前,拉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6万辆,且日均每天还在以126辆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拉萨户籍人口55万人计算,平均下来,每两个拉萨人中就拥有一台车。而拉萨市中心城区对外有偿开放的停车场129个,共13327个停车泊位。其中路内停车场54处,泊位2196个,路外停车场75处,泊位11131个,停车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如何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呢?
因地制宜确定设施规模
拉萨市针对城市的机动车快速增长和道路交通资源缺少的矛盾,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城市停车特征和需求规模,优化停车布局,论证停车场规划的可实施性。通过增加公共停车场供给,改善城市停车难现状,减少机动车随意停放,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
宗角禄康公园位于布达拉宫脚下,每天早晨五点刚过,就有市民前来健身、游玩,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娘热南路是拉萨市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以往有市民骑着电动车前往宗角禄康公园时,就将电动车随意停放在公园门口,造成行人的通行不便。又因宗角禄康公园的机动车停车位不足,导致机动车常常在路边排长队等待停车,造成道路拥堵现象。
面对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布达拉宫广场管理处积极采取疏堵结合,本着首先要让电动车有地方停车的原则,合理利用和开发道路资源,认真分析、研究道路交通流量以及路段实际,推进停车泊位设置。
非机动车停车的解决办法:在宗角禄康公园南边现有的机动车停车场、靠近围墙的一侧划出1000平方米的位置作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可供近千辆电动车停放。并设置栏杆、地桩进行物理隔离,在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公园之间开一个“S”型小门,满足前来的市民和游客“少跑路”的心理。
宗角禄康公园原有的机动车停车场本来就供不应求,现在又划分出1000平方米供电动车停放,那么如何解决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呢?
拉萨市从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考虑,利用娘热南路道路比较宽的优势,在娘热南路沿线已施划增加了上百个停车泊位,据统计,目前娘热南路共施划131个停车泊位(其中包含4个出租车临时停车位),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电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娘热南路两边井然有序,成为拉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的模范街道。
鼓励多建立体式停车位
在停车场建设方面,核心是保障停车设施安全可靠,提高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要尽可能通过配建来解决停车问题;在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合理设计,鼓励多建立体式、机械式的停车位,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增加车位的供给。为解决停车场建设用地难以落实的问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分层规划停车设施,如在城市道路、商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地下布局公共停车场,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复合利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拉萨市将新增包含曲米路立体停车场、神力时代广场立体停车楼、滨河公园一期地下停车场、河坝林公园地下停车场等在内的停车场(库)10余处,共1000余个停车泊位,同时,将增设占道停车泊位至少1000个。目前,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纳金路尼吉苑ABC区外路内停车场、宇拓路路内停车场和娘热南路停车场共288个停车泊位,其余拟建停车点位的施工划线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提升城市停车管理水平
在拉萨市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于对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忽视,在停车管理上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法规,如部分单位和小区对停车位管理不善,或停车位使用不方便,造成业主停车时倾向于就近地面停车,甚至不按划线、标志、规定停车,导致配套停车位没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目前,拉萨市许多地方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共处同一院内,部分院内的单位多、生活居住人员复杂,物业管理不够完善,乱停乱放情况较突出。
针对这种现象,今年拉萨市相继编制完成了《拉萨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和《拉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以“2019年拉萨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停车管理法规、停车收费标准和停车分区等级划分工作,进一步规范城区停车管理秩序。同时,严格遵循两个《规划》,逐步协调推进拉萨市地上、地下和立体停车场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