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快讯
拉萨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综述:半年揽金逾198亿元的背后
2019年10月08日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王雅慧

近年来,拉萨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全时旅游,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着力解决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要,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拉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旅客1226.6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6%,实现旅游总收入198.91亿元,同比增长27.85%。

坚持科学规划 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拉萨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谋划部署,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我们编制完成了《拉萨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规划》及《拉萨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方案》《拉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创建规划》等配套规划,提出坚持以‘特色、高端、精品’为导向,大力实施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国际标准、融合发展的‘旅游转型升级’工程,推动旅游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型,着力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拉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拉萨市确定了一城(圣地藏地文化艺术度假中心)、一湖(圣湖纳木错高原湖泊生态旅游区)、三廊道(圣湖天路北廊道、茶马驿道东廊道、南亚通道西廊道)、八组团(香雄美朵生态休闲度假组团、秀色才纳高原农业度假组团、拉萨河郊野湿地休闲度假组团、热振森林生态度假组团、甲玛沟松赞文化度假组团、大日多温泉生态度假组团、羊八井—纳木错高原生态度假组团、吞巴原生藏艺文化度假组团)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拉萨市还着力开展《关于推进拉萨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业升级发展》研究,编制《拉萨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为主体,以城市特色风貌街区、景观休闲带为脉络,重点发展文化体验、都市休闲、高端度假等都市旅游,与林芝、山南进一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精品旅游路线,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线路共建、信息共享、利益共赢”的合作格局。

坚持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

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拉萨市始终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预计到2020年,基本完成市内主要旅游线路整合开发,实现旅游产业各项指标比2015年翻一番。

——深度挖掘全季全时旅游资源。编制《拉萨市冬季旅游市场营销规划》,大力推进“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活动优惠政策落地,冬季旅游游客连续4年保持增长态势。推动旅游景区品质有效提升,自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A级景区6个,新增星级宾馆饭店4家。启动旅游风情街、美食街和房车营地建设工作,以打造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为依托,探索开展旅行书店、特色餐吧、龙虾啤酒音乐节、房车营地音乐节、暗夜星空摄影、户外夏令营等活动。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推出一大批藏式歌舞、绘画、文艺表演等产业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藏文化创意孵化中心、藏经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落地;引进直升机旅游项目和拉萨河水上游项目,实现拉萨旅游“上天入海”新突破。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加强资源全域整合,创新旅游模式,大力发展“旅游+农牧、文化、藏药、体育、地产、商务会展”等新型产业。以堆龙德庆区楚布沟、宇拓沟,城关区娘热沟、夺底沟,墨竹工卡县直贡沟等为依托,大力发展以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徒步、体验、原材料深加工为特征的沟域经济。探索开展曲水才纳净土产业花卉体验周、城关区支沟徒步采摘、尼木格桑花旅游节等活动,促进传统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投资1430万元启动堆龙德庆区邱桑温泉项目,修建旅游公路、停车场和配套的民宿接待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发推出“藏医药温泉养生旅游产品”“堆龙德庆区藏医药养生体验活动”,累计吸引游客2000余名,带动消费30余万元。

——探索共建共享发展新路径。与山南、林芝等市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构建快速便捷交通网络,开发拉萨—山南—林芝“旅游金三角”和昌都—林芝—拉萨—日喀则“最美318线路”,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施旅游“走出去”战略,重点参与川藏、滇藏、青藏经济旅游带建设,打造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扩线成带的青藏高原全域旅游格局。借助旅游援藏优势,与北京市、江苏省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先后推出藏东南旅游环线产品、春季桃花专列产品、唐蕃古道自驾旅游产品、滇藏自驾旅游产品等,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同南亚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启动尼泊尔星级酒店收购工作和“尺尊公主”实景剧尼泊尔项目。

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旅游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近年来,为促进全区旅游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提升景区生态和品质,拉萨市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旅游业成为群众的“致富法宝”。

——丰富全域旅游载体。完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修复谭冠三纪念馆,投入1000万元将林周农场旧址改造成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实施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启动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工程,建设波玛自驾游营地、林周热振国家森林景区、曲水才纳净土产业园、当雄天湖四季牧歌开发、当雄高端温泉休闲等项目;柳梧新区采用“政府+企业+农村合作社”模式,投资1.25亿元,建设达东集市及水系景观、湖泊区及林卡、乡村酒店、庄园遗址修复等工程,全面启动达东村自驾车房车营地、星空音乐会、桃花节、户外拓展及夏令营等旅游活动,累计带动265户986名贫困群众直接就业。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融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科学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实施“树上山”“河变湖”、滨河公园、南山公园等重大工程,着力构建“山、水、城”交相辉映,“人、园、景”相得益彰的城市发展格局。目前,全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2平方米,居全国前列。

——推动旅游富民惠民。着眼推进全域旅游与扶贫开发双赢,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全域启动600家“拉萨人家”特色民宿建设扶持项目,以“国有企业+农户”模式,坚持“统一品牌、企业管理、统一宣传、农户受益”,先期启动民宿160户,维巴村“拉萨人家”实现年增收3万元。丰富城乡居民业余生活,西藏首座自然科学博物馆落成,先后举办拉萨科学之夜、科学万象、史前探秘、藏艺炫彩、小馆长成长记等系列活动,实现拉萨“研学旅游”产品“零突破”。堆龙香雄梅朵、曲水秀色才纳、林周热振国家森林景区、当雄四季牧歌、柳梧达东乡村旅游项目等一大批农旅产业项目落地。打造“拉北环线”旅游,启动“拉萨人游拉萨”活动,带动本市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提升幸福指数。

强化服务监管 着力健全全域旅游新机制

加强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净化旅游消费环境是旅游业健康蓬勃发展的“秘方”。近年来,拉萨市在强化旅游服务监管上狠下功夫,努力为游客提供贴心、暖心、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创新市场管理,打造优质服务。成立重点产业办公室、“联审联批”办公室,简化旅游项目审批流程,实现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资金投入、旅游项目验收到旅游项目运营一条龙管理。以深化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组建市、县区旅游发展局,推动旅游行政管理从单纯的检查服务向规范化监管转变。在古城区内试点建立旅游市场网格化监督员制度,每个网格化社区内配备一名专职旅游市场服务监督员,监督区域内旅游管理服务情况。

——创新执法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建立旅游团队网络监管平台,严格核查游客信息、团队行程、车辆和导游信息等,实现源头管控。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制度,以旅游执法队伍为主力,会同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旅游旺季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活动。

——完善投诉处理合作机制,构建旅游诚信体系。建立“信件、网站、电话、邮箱、微信”五位一体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及时受理游客投诉,反馈处理意见,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建立旅行社和导游“黑名单”制度,定期在行业内部公布游客投诉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违规企业和导游,并取消其旅游团队网络备案资格。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