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城市的气质
程越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对读书人的见解。同样的,当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与商业综合体中栖息着无数书店,这座城市也就拥有了夺人心魄的独特气质。
某天中午,我吃完午饭,不甘心马上回家,就和周娟商量,能不能去一家书店看看?
我在网上搜索成都最大的书店,名列前茅的有方所、钟书阁、言几又,我都去过。三联韬奋书店偏远,而且和前面三家一样,肯定是纯粹的人文科学书店,留待下次探索吧。最终,我选择了位于环球中心附近的文轩Books。
这家由四川新华书店转型升级的文轩Books,果真是老树新花,开出了全新的调调。在1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它的守正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是选址。交通便利、靠近商圈、泊车较快,且属于环球中心商圈,本身自带流量,地利之谓也。
第二是建筑装修。林徽因女士在《中国建筑常识》中说:“在原则上,一种好建筑必须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用林先生的观点来衡量,文轩Books给予我的第一印象是优美大气。这里身处现代化商用建筑结构之间,又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是符合实用、坚固、美观三原则的。
第三是选书。这里既有经典著作,又不乏前沿书籍。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出版家、图书发行家真是极不同的社会分工。许多优秀的出版家本就是大作家出身,比如叶圣陶先生、邹韬奋先生,他们同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而像默多克、王云五先生这样著名的出版家,没听说他们写了什么大作,却深谙市场需求。作家却相当多了。这样看来,图书发行家才是当下更稀缺的人物。
第四是与读者的亲和。上面三个方面都是铺垫,是硬件基础,这个方面才是真正的核心。在文轩Books,30元即可在店里待上一天,也有很多像四川省图书馆那样免费的桌椅,还有像北京三联一样的楼梯,只是这边的楼梯高宽得“奢侈”,一律坐满了年轻的读者。每本书几乎都有一本样书,样书往往有翻旧的痕迹,说明读者是可以随意长时间阅读的。这样的亲和,无疑为读者打造了良好的阅读、购书环境。
第五是衍生业态。新时代的规模性书店,恐怕已经不能做纯粹的卖书地点了。这既是为了培育书店的盈利能力,也是为了增强读者的黏性。在商言商,开店一直亏本怎么做得久?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之内或者紧邻,在书店内突出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性质的下游、周边产业,可以让读者留出更多时间休闲、思索、放空。
东坡先生26岁时写下《和董传留别》,中年之后就自我践行了“气自华”的规律,正是因为有了理解诗书、创造诗书、坐言起行的实力,贬谪黄州、儋州、惠州,反倒成就了他的“平生功业”。
书店恰是这样一处神奇所在:我们不仅能够与东坡先生同行,更能与无数高贵的灵魂对话,能穿越时空承接先哲的滋养,从人类创造的知识体系中采撷自己心仪的叶枝细细品读。在这里,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气自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