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快讯
在藏30年,刘利让商业与善意在高原共生长
2025年08月14日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

“我们赚的钱,来源于这片土地,也应该回归于这片土地”

在藏30年,刘利让商业与善意在高原共生长

刘利向记者讲述近30年的经商历程。

1996年中秋,19岁的遂宁姑娘刘利搭乘西南航空的货机抵达拉萨。那时的她,青春正好,对远方满是无限憧憬,或许未曾预料到,这片与天空最接近的土地,竟会成为她挥洒近30年青春的广阔舞台。这份奔赴远方的勇气与对机遇的敏感,或许早在年少时便埋下伏笔——她的父亲是生意人,常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她从小对商业世界耳濡目染,“敢闯敢试”的种子也悄然在心底种下。

从化妆品柜台到藏药仓库,从酒店前台到高山茶园,她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每一次机遇,通过持续学习,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凭借“与土地共生”的坚定信念,在雪域高原,她不仅书写了个人成长的辉煌篇章,也深刻诠释了“扎根者”的商业理念。

文/记者 谭瑞华 图/记者 桑旦欧珠

初入高原:在探索中锚定“需求导向”的起点

初到拉萨,刘利在表姐的饭馆有了落脚之处。起初,她从事酒店前台管理工作,三年的时间里,她将客房调度、客户服务等基础工作锤炼得扎实可靠。2000年,拉萨“金色阳光商场”招商的消息传来,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在西藏生活,皮肤容易受强紫外线影响长出晒斑,而当时针对性的美妆产品并不多。凭借在酒店积累的服务意识,她迅速奔赴成都太平洋百货,引入靳羽西、八面喜的护肤品和资生堂口红,并专门针对高原肤质调整产品组合。“当时就觉得,做生意不能只看‘卖什么’,得看‘缺什么’。”这三年的美妆经营,不仅让她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更锤炼出“从需求出发”的商业直觉,这成为她此后数十年创业的核心逻辑。

2002年,刘利接手了北京中路西藏华仁堂大药房,从此与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她毅然从零开始:白天在药房跟随老藏医学习药材辨识,晚上则通过电脑聆听网络课程,弥补医药知识的不足。为了提升经营思维,她还特意去东北财经大学深造。

那些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拉萨街头,向药店和诊所推介藏药的日子,成为她最宝贵的回忆。“经营藏药不仅是一桩生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刘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坚决拒绝用过度商业化的包装来消解藏药的文化价值,而是凭借专业素养建立信任——在向客户讲解时,详细介绍药效和临床用药特点;在拓展市场时,她总是先帮助合作方培训员工,再商讨合作细节。

这份执着使得她的藏药销售业务从西藏逐步扩展至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地,年销售额也从最初的300万元飙升至近3000万元。刘利说:“我希望能把藏药销售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在团队建设方面,刘利始终坚持“本地化”原则。如今,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的西部营销中心28名员工中,20位是本地人。他们不仅熟悉藏药文化,还经常到各乡镇、各科室去讲解公司的药品功效,下到基层给老百姓讲药品的服用方法。“西藏员工会用藏语给老乡解释用法,这种亲近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刘利说,正是这种“专业+在地”的组合,使得藏药这一传统智慧在现代市场中焕发出本真的生命力。

多元拓展:借时代东风编织“产业协同网”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汽笛声响起。目睹火车站外拖着行李箱四处寻找住处的游客,刘利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她翻出存折上的43万元积蓄,并联合曾在创业初期给予她帮助的恩人,凑齐了近800万元,开起了西藏名家大酒店,这一坚持便是16年。酒店不仅见证了西藏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更成为她整合资源的平台。经营酒店的同时,她的商业版图不断拓展:听说吉隆沟的气候适宜种茶,她便带领团队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坡上开垦茶园基地300亩,让高山云雾滋养出的茶叶通过酒店客房走向全国;发现游客钟爱西藏特色服饰,她便联合本地手艺人设计服装,将唐卡纹样、氆氇元素融入现代剪裁;藏药批发业务也稳步推进,形成了“酒店引流+特产变现+文化传播”的协同模式。

2024年7月,卓吉岭度假庄园的开建标志着她的事业迈入新阶段。庄园的32名员工几乎全是本地人,有的负责林卡帐篷园区服务,有的讲解西藏文化,有的打理庄园——这种“用工本地化、服务特色化”的运营思路,既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又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高原生活。“在西藏做生意,得跟着时代走,但不能忘了脚下的根。”刘利表示,每一次拓展都紧紧围绕“西藏”这一核心,使她在多元探索中始终坚守方向。

温情坚守:“情感账”始终重于“经济账”

在刘利的人生账本中,“情感账”始终重于“经济账”。自2010年起,她便开始资助西藏的困境儿童,如今这10名孩子均已步入职场。其中,来自那曲市双湖县的拉姆,更是让她牵挂了整整十年。初次见面时,这位13岁的女孩因单亲家庭面临辍学,羞涩地躲在奶奶身后。刘利不仅全额承担了拉姆从初中到高中的学费,以及大学的一些课外生活费,还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将拉姆和奶奶接到拉萨居住,并请专业老师为拉姆辅导功课。拉姆大学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毅然去往昌都市江达县当幼师。“她说要像我帮助她一样,让更多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刘利说。

这份“反哺”的理念深深融入了她的藏药事业之中。每年,她都会带领医生和销售团队走进各个居委会、乡村及百姓家中,为他们提供义诊和超过10万元的免费药品。这一善举已持续了20多年,铺就了一条充满感恩的道路。在她的坚持下,每一位员工都深受感染和激励,立志奋发向前。她的员工中有自1998年、2002年便与她并肩作战的老将,最晚加入的也在2010年便跟随她左右。

其中一位助手如今已成为她营销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学文化背景起步,如今在全区销售领域独占鳌头,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悉心培养。此外,卓吉岭度假庄园的厨师长陈洪,也是她从13岁起便悉心照料并资助学习厨艺的弟子,凭借一手精湛的川菜技艺,赢得了园区游客“明星师傅”的交口称赞。

刘利常对员工们说:“我们赚取的每一分钱,都要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这样的生意才真正有意义。”

谈及家人,刘利的眼中不禁泛起愧疚之情。两个女儿在出生仅6个月大时,便由家人代为照料。“未能亲自陪伴她们成长,成为我此生难以弥补的遗憾。”然而,这份遗憾反而更加坚定了她扎根于此的决心。“既然无法常伴亲人左右,那我更要悉心呵护身边的‘家人’——这里的员工、受资助的孩子们,以及这片土地,他们都是我心中的家人。”

从19岁乘坐货机抵达西藏的青涩少女,到如今横跨多领域的创业者,近30年的高原岁月,早已将刘利的生命与西藏紧密相连。她致力于推广传统藏医药,将健康带到千家万户;她资助的孩子们在各地闪耀光芒。而她,依然在每个清晨推开窗,凝望着布达拉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自从踏上拉萨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从未有过离开的念头。”刘利深情地说道。这份坚守,不仅蕴含着商业智慧的积淀,更饱含对土地的深沉情感,以及“与万物共生”的理念——恰似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既要抵御风雪的侵袭,也要迎向阳光奋力生长,最终将根须深深植入土壤,成为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