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人,终将发光
——看不见的达琼与他的“光明”事业
咔哒嘎布的抖音页面和藏香。
导盲犬“福桔”带达琼外出。
舞台之上,一群戴着墨镜的音乐人微微仰首,完全沉浸在演奏与歌唱之中。也许是看不见台下观众的身影,无论人们是在凝神聆听,还是举着手机记录,他们仿佛沉浸在自己用音符构筑的世界里,全然不在意观众的反应。在那个瞬间,记者仿佛看见他们周身散发出比舞台灯光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便是记者与咔哒嘎布乐队的初遇——在拉萨的一家藏餐馆里,这支由视障音乐人组成的特殊乐队正在进行表演。他们是西藏高原上诞生的第一支盲人乐队,达琼是乐队的笛子演奏者,也是乐队的主要负责人。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让我们向所有像达琼一样在黑夜中点燃火炬的追光者致敬: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文/图 记者 孙芮茸
达琼的童年充满了坎坷,五岁时,生了一场大病,让他再也看不见了;九岁时,母亲匆匆辞世;生活的重压和他自身的调皮捣蛋,常常让父亲怒火中烧,甚至动手管教。在那段灰暗的岁月里,奶奶总是用温暖的怀抱安慰他,给予他无尽的爱与关怀。
尽管奶奶出身于南木林县的一个小乡村,但她并没有被狭隘的见识所束缚。她打听到拉萨有一所盲校,那里可以让看不见的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了达琼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奶奶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送他去拉萨读书。多年后,达琼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奶奶把我送去拉萨盲校,那时候我还不懂事,心里很忐忑。”
幸运的是,在拉萨盲校,达琼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人——来自德国的盲人女孩萨布利亚。这位了不起的女性不仅创办了拉萨盲校,还发明了藏文盲文,让无数像达琼这样的盲人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她用自身的经历和智慧,鼓励达琼挑战自我,攀登高山,走向世界。“萨布利亚老师告诉我,看不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她鼓励我多尝试,多学习。”达琼说。
达琼一直铭记着萨布利亚老师的话语,并努力付诸实践,一次次打破盲人就业的壁垒。后来,他和伙伴们成立了西藏第一支盲人乐队。在乐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许多伸出援手的人——专业老师、各高校组成的学生志愿者团队、政府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他们为乐队的成长提供了无私的支持。
2022年,达琼和团队出版了《希望之光》。这本书收录了许多盲人自己的故事和诗集,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盲人群体的生活与梦想。从编辑到出版,作家、出版社编辑、社会志愿者都为这本书奔走忙碌。提及新书发布会的演出,达琼满是感激:“那些志愿者真的帮了我们很多,没有他们,我们很难完成这些演出。”演出当天,由于乐队所有成员都是盲人,从东郊老安居苑到演出地点的路途并不方便。从彩排到正式演出,西藏大学的志愿者轮流接送他们,确保乐队成员顺利到达现场。演出时,观众热情的掌声和鼓励让乐队成员感受到温暖;演出结束后,志愿者又贴心地帮助他们销售书籍、收拾物品,并安全送回住处,类似的活动不止一次。
成为他人的“光”
在组建乐队之前,达琼和另一个盲人伙伴边巴顿珠曾在珠峰下、拉萨经营盲人按摩店。凭借精湛的技艺,他们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赢得了良好口碑。按摩店的成功不仅带来经济收入,更为其他盲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那时候,我们店里的盲人员工不少,他们在这里学会了按摩,也有了稳定的收入。”达琼说道。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眼下的小成功,对音乐的热爱始终在心中燃烧。工作之余,达琼和伙伴们开始学习乐器,组建了咔哒嘎布乐队。乐队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多,从餐厅到“望果节”的田间地头,再到西藏卫视的节目,他们的音乐感动了无数人。
当乐队步入正轨,成员们都能稳定地领到工资,温饱不再成问题时,达琼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需求——知识。由于国内没有专门的藏文盲文出版物,他提出要创业搞盲文翻译印刷,但因为要花很多钱,团队的成员几乎全员反对。但达琼顶住压力,幸而在朋友帮助下得到了民政部门的支持,最终创办了盲文翻译印刷公司。
公司翻译印制了许多藏文盲文书籍,免费提供给其他盲人阅读,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后来虽然公司交给了以前的合伙人,不再属于咔哒嘎布,但达琼淡然表示:“不管是我或是其他人在做盲文翻译印刷,我的目的达到了,更多的盲人可以通过阅读盲文书籍获得知识。”
再后来,咔哒嘎布在拉萨租住的几处院子,渐渐成为很多西藏的盲人孩子的落脚点。从盲校和拉萨市特校出来的孩子很多都陆续加入或者在咔哒嘎布租住的房子待过。他们有的到这里免费学习乐器,有的在盲文翻译印刷公司或者按摩店学习、工作。在团队的培养下,许多年轻人迅速成长,有的甚至组建了新的乐队,继续在音乐道路上前行。有的在学校放假没有地方可去的时候过来待上一个假期,达琼一律给他们包吃住。其中,一个来自萨迦县的全盲男孩从西藏大学藏文系毕业后,走上讲台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帮助更多盲人孩子成长。光明就这样一束接一束,照亮了更多黑暗的角落。
前年,在残联支持下,达琼独自赴大连学习导盲犬培训。经过刻苦学习,他顺利结业并带回了导盲犬福桔。如今,福桔成了达琼的“眼睛”,能带他到大部分想去的地方。“有了福桔,出行方便多了。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盲人用上导盲犬。”达琼说。从不停止探索与尝试,这或许就是达琼能够不断创造奇迹的原因。
用希望照亮希望
创业之路从不平坦,达琼和他的团队也曾经历过一段极为艰难的日子。为了团队的发展,达琼误借了高利贷,最高时负债近两百万元。要债的人找上门来,威胁要砸东西,这让许多团队成员因为害怕而选择离开。团队成员从最初的28人锐减到只剩5名核心成员。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达琼几乎失去了联系,后来大家才知道,他和剩下的核心成员坐着一辆“高龄”面包车,走遍西藏各地做生意——卖藏香、批发生活用品。途中,他们甚至遭遇了翻车事故,车子当场报废,万幸的是车上人员只受了轻伤。
即使面对巨额债务,达琼和团队也没有放弃。他尝试创业,制作自己品牌的藏香和辣椒酱。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去工商局注册、联系物流、与网红洽谈代销。借助手机的读屏功能,他们熟练地使用直播软件,通过直播演出的形式进行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照顾农牧区那些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的老人,达琼和团队多次往返于日喀则、山南、拉萨周边的乡村,进行现场销售。达琼微笑着说:“有些老人在我们第二次去的时候都认识我们了,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带上热茶和吃的。”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就这样,他们的故事在高原上传开——一群盲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创业。渐渐地,许多西藏的盲人也开始效仿咔哒嘎布,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他们攒一点就还一点,从几千到几万,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了今年终于快要还清所有债务,他们终于可以微微松一口气了。碰巧的是,今年拉萨市残联要成立艺术团,咔哒嘎布乐队成为了主要成员。残联为乐队提供了免费的训练场所和培训,达琼和团队得以重新拾起音乐的梦想。达琼学了架子鼓,过去乐队主要演奏传统的朗玛堆谐,现在可以演奏摇滚乐了。他说:“多学一点,能满足不同的演出需求,邀请我们的人就会更多一些。”这种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正是他不断突破局限的关键。
接下来,达琼计划再攒些钱,把曾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昙花一现的“与黑暗对话体验馆”在拉萨重新开起来。在达琼看来,与黑暗对话体验馆是盲人与明眼人对话的媒介。只有真正体验过“看不见”,人们才会更加珍惜“看见”,才能体会到咔哒嘎布乐队努力的意义。
达琼从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成长为能够照亮他人的光芒。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看不见,也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没有光,我就成为那束光”——这束光,正在高原上接力闪耀,点亮西藏正能量。
达琼和咔哒嘎布乐队用他们的生命轨迹告诉我们: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芒,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内心迸发而出的善良与热爱。
当黑暗降临,有人选择等待光明,而有人,选择成为光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