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民文明程度高,热情、有礼貌……”在拉萨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他们对拉萨城区面貌有特色、群众文明程度高频频赞许,称:拉萨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游客所指的“城区”就是拉萨市城关区,首府的“首府”——拉萨市的门面、西藏自治区的门面。城关区之所以能赢得群众这么高的评价,与该区开展多年的“六城同创”工作密不可分。多年来,城关区积极为拉萨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贡献力量,创建城关美好未来。
强化领导 注重引领
城关区高度重视“六城同创”工作,成立了“六城同创”领导小组,并将创建活动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常态化。同时,城关区区直各部门、各乡(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城关区要求,各乡(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六城同创”工作,把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加强对村、社区工作指导、检查,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村、社区“创城”工作中来。
城关区各乡(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制订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好城关区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工作中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推动工作不断发展。
同时,城关区注重强化督导检查。该区文明办每月对各乡(办)“六城同创”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对各乡(办)、村(居)委会月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全面巩固“六城同创”成果。
繁荣文化 推动提升
“文化是文明的表现形式。”城关区注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群众文明素养提升。
“学雷锋”常态化。雷锋是文明的标志、文明的标杆。城关区高度重视“学雷锋”工作,并使之常态化,以每个月20日、“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等为时间节点,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送温暖,送爱心。城关区注重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帮扶工作。要求各乡(办)、村(居)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子女基本情况,并做好登记造册,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解决他们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同是中国人,有节大家过。城关区创新形式,过好“我们的节日”。充分利用春节、藏历新年、清明、端午、雪顿、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切实把“我们的节日”过成爱国节、文化节、仁爱节和传承节。
同时,城关区注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活动常态化,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同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注重教育 榜样带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城关区高度重视发挥榜样在“六城同创”工作中的作用,开展常态化的“善行义举”好人榜的评选工作。要求各乡(办)、村(居)结合自身实际,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不断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对新发现的好人好事,每季度在好人榜上进行更新,努力在城关区形成“人人做好事、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
文明提升,道德先行。城关区高度重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不断提高道德讲堂活动的质量,促进群众文明素养提升。探索将“婚礼”“老人寿诞”等传统典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诚信教育,春节、清明节等祭祀先祖先贤先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引入道德讲堂。注重从全国文明单位:雪社区、绕赛社区、俄杰塘社区、扎细社区中挖掘好人好事,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周边群众做文明事、做文明人。
同时,城关区充分发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作用,推动志愿者服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和制度化。